第40章 《連山》(2 / 2)

“餘少時好遊曆,曾遍訪名山大川,以之為陶冶情操。後至連雲山,見其既峻且險,峰巒疊嶂,連綿起伏,仿若與天邊雲朵相接,真可謂之‘山之出雲,連綿不絕’,遂有所感。其後入山,踏幽靜,入幽穀,但見古橋、竹林、山泉、溪流、白雲環繞,日落斜陽,鳥倦歸林,伴有炊煙渺渺,正是‘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裏出。’”

“有山民居於中,其往來種作,黃發垂髫,簞食壺漿,並怡然自樂。觸之極深,乃著《連山》,以為之記。”

“餘草創《連山》之時,約八萬餘言,皆以記載山川地形及人文之用,及至後來以其感應天地間的名川大山,竟隱約與某種至理遙相呼應。遂又窮百年光陰刪繁就簡,獨留八象,乃君、臣、民、物、陰、陽、兵、象。又觀之此山或崇嶺險峻、或跌宕起伏、或分布羅列、或隨風兼向、或潛光深隱、或連綿不絕、或藏鋒斂穎、或重巒疊嶂,遂據此山之地形演八山,謂之崇山、伏山、列山、兼山、潛山、連山、藏山、疊山。又與八象相合乃有崇山君、伏山臣、列山民、兼山物、潛山陰、連山陽、藏山兵、疊山象。”

“《連山》乃依山而成,山,謂之天地之脊。天地每有大變,皆可從山反映出來,於是吾因之提前預知,多次避過劫難,感恩於此,遂將《連山》傳於天下間,以期造福人族。”

“惜乎,欲要修煉,似需某種與之契合之體質,餘頗為遺憾。遂將餘之初代體質屬性命名曰:篡!篡者,奪物而逆也。餘著《連山》,乃是窺得天地玄機,順吉逆咎,天地不容也。餘感歎於此,乃順應天時,乃作《歸藏》。”

李相看到萬歸藏說是看到連雲山才寫就的《連山》,心中不由得暗想:難道此連雲山,就是現在的連雲山脈?怪不得四個小山莊的莊主看起來有些奇怪,應該是在尋找關於連雲山的秘密吧。

“歸藏先祖不愧是驚才絕豔,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根據一座山的地形及山民的生活場景竟然能夠創出如此玄奧的功法。”歸海小胖看到開篇中講述的《連山》的創作由來,不由自主的對萬歸藏充滿崇拜。別說是他,就連李相和巫青陽也是滿臉震驚,佩服不已。

接著翻開,就是正式介紹《連山》的修煉之法了,《連山》的修煉根據八種山形而成,層層遞進,看似毫不關聯,其實交縱錯雜,互為犄助。看完整部《連山》,隻覺其中似乎蘊含天地規則,晦澀難明,想要深入的思索其中蘊含的至理,卻覺得每一句都仿佛博大精深,無從入手。

“怪不得玄元大陸的武者無法修煉,看幾眼仔細思索下都會精疲力盡,極為耗神,若要強行修煉,恐怕不等練成就神魂枯竭。且此書乃是為窺天而著,沒有大氣運者最終恐怕也不得善終。”巫青陽看完之後感歎道,雖然他沒有元神,但仍然覺得此書極為不凡。

不過李相看了這兩本功法之後,總覺得有些熟悉,仔細思索了片刻,忽然意識到,貌似與《淩波微步》有些聯係。自己修煉的《淩波微步》是逍遙子根據《周易》所創,而《周易》卻是周文王所創,用於推衍卜算的一本書。

在前世李相也讀過此書,當時隻覺得淵博精深,並沒有覺得它是一部可以修煉的功法。如今看了《連山》、《歸藏》,感覺三者之間似乎一脈相傳,而且似乎《周易》比前兩者更加完善,更加深奧,倒像是《連山》和《歸藏》的後續功法。

不過李相雖然心中震動,表麵卻依然是若無其事的樣子,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