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書的媽媽 徐凱
我是女兒這部書的第一個讀者。女兒寫作的過程中不許我們看,直到全部修改完成,才交到我的手上。我用一個晚上一口氣讀完了。讀的過程中,我先是不停地嗬嗬傻笑,因為書中有趣的故事一個接一個,女兒寫著半截兒作業也時不時跑過來看我為什麼笑。讀到最後一章時,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忍不住衝到女兒床前,抱住她由衷地說:“媽媽太愛你了。”
我不相信這是我女兒寫的,不相信這是一個11歲女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可我確實親眼看著她寫這本書,而且寫得似乎很輕鬆、很隨意。有近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晚上臨睡前看她興致勃勃地在電腦前坐上十幾二十分鍾,就完成了第一稿。
女兒寫這部書的起因,來自接她放學回家的路上。女兒上小學時,我們全家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接她放學回家。因為在車上,她總是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述學校當天發生的好玩的“小破事兒”。那時我和她爸爸說,要是把這些事兒記下來一定會很好玩兒。我們的議論變成了孩子的行動,而寫作的衝動恰恰在孩子“小升初”的關鍵時刻爆發了。
2008年初,女兒跟別的孩子一樣,每天奔波在各個培訓班和考場,枯燥地做著奧數練習和英語語法題,一次次地經受考試的折磨,身心極度疲憊,家長的精神也幾乎處在崩潰的邊緣。就在大家分秒必爭地備戰“小升初”的關鍵時刻,孩子提出要寫“書”。開始我們堅決反對,要求她把所有的精力用到複習考試上。女兒以她特有的方式每天討好我們,完成一定學習任務之後,向我們申請十幾二十分的寫作時間。我們心疼她,看到寫作能夠緩解她緊張的情緒,帶給她滿足和快樂,就漸漸默許了。那時,我們根本沒有想到這本書能最終寫成。
隨著女兒如願以償地進入市重點中學實驗班,她的寫作戛然而止,再也沒有激情寫下去。現在看到的這幾萬字文稿都是在“小升初”時寫的。我曾奇怪,為什麼她在小學畢業後擁有幾個月的暑假時間卻沒有寫作熱情,而在“小升初”那麼緊張的情況下卻要堅持寫作。看完書稿,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這本書中寫的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快樂的人物。女兒不自覺地,用這些快樂的童年故事緩解著自己因“小升初”受到的“精神壓力”。我由衷地感慨,快樂童年來之不易。
我很羨慕女兒生長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記得我小時候,男女同學之間是不說話的,課桌上要畫一條“界河”,時時刻刻看著對方不得越界。男生女生用這種戒備、排斥甚至敵視來表現一種道德標準,實際是封建意識。而女兒的班裏,男女生“打”成一片,甚至經常溝通一些心裏話,真的像家中的兄弟姐妹。真是時代不同了。
我對女兒及和她一樣的小學生有了新了解、新發現,我過去的認識有很多偏差。作為家長,我曾經把他們想得比較簡單,覺得他們是小孩子,應該這也不懂那也不懂。其實他們比我想象得成熟,比我想象得複雜,知識麵很寬,思維很敏捷,他們說出的話往往很有深度。而在有些事情上,我曾經把他們想象得過於複雜,有過很多沒必要的擔心。比如小學生早戀,其實看了《“緋聞部”》一章就會知道,對於孩子來講不過是一種朦朧的感覺加上遊戲娛樂,做家長的不必神經高度緊張;比如小學生起外號,其實有一個試探和被接受的過程,不至於對孩子造成“精神傷害”;還比如孩子之間打架,從孩子天性來講在所難免,好在他們有自己的解決辦法,調解、解決矛盾的過程也正是他們成熟的過程。
我很羨慕女兒就讀的學校,很敬佩女兒的老師們。學校一直倡導快樂學習的宗旨。從《傷心的作文課》《荒島求生遊戲》裏的講課方式不難看出,他們的老師有著很現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上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怎麼能不快樂?老師們不怕麻煩,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自由、開放、和諧的環境,讓孩子們的智力和情感健康發育。在這樣的學校上學是孩子的福分。
我由衷地喜歡女兒班裏的這群孩子。即便是學習成績不太好的赤赤,我們也看到她很多優點和長處:愛勞動、熱情助人、敢愛敢恨。我家搬新家後,赤赤竟然能自己一人摸上門來找女兒玩。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沒出息嗎?總給老師製造麻煩的佳佳弟弟,我在公開課上看過他表演的相聲,惟妙惟肖,將來說不準能成為“郭德綱第二”。這群孩子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我看將來他們都能成器。
我真誠地希望孩子們能夠繼續擁有快樂的童年,快樂的少年,快樂的青年,快樂的一生。這本書所描繪的快樂童年是由幾代人創造的一個大環境,學校、老師創造的小環境,家長寬容、理解等諸多因素換來的。快樂的童年來之不易,讓我們都來珍惜。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