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消費者都追求價廉物美。所以以廉取勝的經營謀略,常能使企業在產品的市場銷售上掌握主動權,有利於增加企業產品的銷售量和銷售額。這種方法,從單位產品利潤率看可能會有所降低,但是由於低價有利地擴大了產品銷售量,所以,企業的總利潤水平反而有大幅度的提高。
以廉取勝的主要方式有:①把企業產品的市場價格定得比競爭對手同類產品的價格低,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②把企業產品的市場價定得略低於市場同類產品的平均價。③使企業產品的市場定價稍高於產品銷售的成本,不追求較高利潤。④就以市場平均價格作為企業同類產品的價格,而且還可以根據消費者購買的數量實行一定的優惠。
(5)拾遺補缺,以活取勝
“遠古的時候,天塌地陷,大火燃燒不滅,洪水泛濫不止,猛獸凶禽到處噬食百姓。女媧氏煉五色石,修補了蒼天,平息一切災禍,老百姓才得以安生。”
這是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人們也無需考證是否真有其事,但女媧氏煉石補天的精神卻世代傳頌。
在商品流通的市場,也許正需要女媧氏這種煉石補天的精神。現代市場高精尖產品爭奇鬥豔,琳琅滿目,但如果仔細調查,也許會發現人們日常必要的小五金、小電器、小百貨常常短缺。這不是社會的某種偶然,而是發展中必然出現的一些現象,因為小商品利薄、費時,生產廠家甚至連銷售商店也懶得經營,既然是社會需要,市場又緊缺,這就得有人來充當女媧補天的角色。
(6)跟隨超越,以超取勝
新產品開發中的“跟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模仿和借鑒。在國際商戰中,企業家都懂得借鑒別人現有先進產品的優點的重要性。所以在開發新產品時,常常是以現在最先進產品為借鑒,經過吸收,消化,創新,發展成具有獨特性能的產品。這樣才能使自己力求站在較高的起點上與強敵角逐,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商戰的模仿不是抄襲,更不能盲目照搬,而是在借鑒中創新,是一種正常的競爭行為。
模仿也是一種學習。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人之所以要學,說到底是為了超越,後來居上。人類社會的發展,雖形態萬千,層出不窮,但看其本質,皆是後來居上。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前人。隻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前進。
5.產品創新的發展方向
(1)開發綠色產品
工業革命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日益惡化,危及人類生存的事件不斷出現,這時人們才領悟到,工業與經濟的發展,物質文明的繁榮,不能以損害全球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於是,人們意識到必須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提出建立一個以環境保護為標誌的綠色文明,在此背景下,綠色產品應運而生了。
綠色產品是由國家權威機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委員會,製定嚴格的標準,對產品的生產、運輸、消費過程進行審查、監督,向合乎“對環境無害”
要求的產品頒發正式的“綠色標誌”予以確認。這種帶有“綠色標誌”的產品即是“綠色產品”。綠色產品不僅生產過程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即不能受到汙染,也不能造成汙染和生態環境破壞;而且要求產品在消費過程中(即運輸、使用、回收)也符合環境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損害極小,並利於資源的再生利用,即對產品進行從“誕生到死亡”的全過程的控製。
開發綠色產品的意義一是促進企業的發展,增強其市場的競爭力。如我國青島電冰箱總廠采取技術措施,使電冰箱發泡材料中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的氟利昂含量減少50%,獲得了德國的環保標誌,並順利地打入德國市場。目前,產品環保標誌在全球日益興起,這將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致勝的銳利武器。
二是“綠色消費”將逐漸成為主流消費,綠色產品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導產品。
今日,在歐美各國的人們看來,消費綠色產品的意義已遠遠超出綠色產品本身,它說明消費者日益崇尚自然意識,這已成為一種文明時尚。據統計40%的歐洲人更喜歡綠色產品而不是傳統產品。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教育的普及,體製的改革,法律的健全,人們對綠色產品的認識將會不斷地提高,綠色消費也是大勢所趨。三是產品的環境標誌,除了環境因素外,直接影響國際貿易,可以預料,不帶有環境標誌的產品將被排斥而不能進入國際市場。我國“複關”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除了在產品質量、品種、信譽、服務等方麵進行競爭外,還要在環境保護方麵進行激烈競爭,沒有綠色標誌的產品不僅難以占領國際市場,還可能遇到以環境問題為名的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