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亞洲的一半,占世界的五分之一。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大關。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養老問題成為政府與人民共同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麵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倫理道德與“孝”密切相關。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說,孝是一切倫理道德的基礎,教育應當從孝開始;一個人隻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更好地愛國家、愛人民。因此,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應當從孝開始。我國的養老格局是:“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目前,我國城鎮98%以上的老年人在家中養老,農村則幾乎百分之百。試想,如果子女不孝,老年人如何能安享晚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文化大革命”大批孔孟之道、市場經濟下一些人重利輕義和“四二一”家庭對子女的嬌慣等原因,我國孝道的傳承出了問題。一些人不懂得孝道和感恩,家庭中不敬老、不養老甚至虐待老人的現象屢有發生。孝道,成為解決我國養老問題除發展經濟、完善製度之外,必不可少的道德保障。
近年來,按照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在多位中央領導同誌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組委會和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在全國範圍內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孝道,編輯孝道書籍,創作孝道戲劇歌曲,舉辦世界華人孝道論壇,評選“中華孝親敬老楷模”和“孝親敬老之星”,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歡迎,產生了巨大的示範效應。很多中小學校把孝文化引入課堂;很多企業把孝道作為企業文化;很多學術研究單位把傳統孝道和時代特點的結合作為重要研究課題。弘揚傳統美德孝道,在中華大地上漸成風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著名儒學專家駱承烈教授,帶領一批年輕人,不辭辛苦,經過七年認真細致的工作,從古代經、史、子、集中,收集了近千萬字的資料,本著“去粗存精”的原則,編成了這部《中華孝文化研究集成》的大書。這批從古籍中廣泛擷取的孝文化資料,按照《曆代〈孝經〉序跋題識》《曆代孝親敬老詔令律例輯釋》《曆代孝論輯釋》《曆代孝行輯釋》《曆代養老文獻輯釋》《曆代童蒙、家訓、學規中的孝親敬老資料》的序列進行編排,並以《天經地義論孝道》的今人文章為開篇,共十二冊,約三百六十萬字,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此書的編成,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一件盛事,為學習、研究、傳承中華孝道,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在這些資料中,難免有一些過時的、今天不再適用的內容,但那正是當年曆史的真實寫照。人們通過這些曆史資料,可以看到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優秀傳統是怎樣傳承的,許多具體事例對今人也會有啟發和借鑒。總之,通過批判地繼承,沙裏淘金,從傳統文化中找出孝文化的合理內容,我想,對當今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定會起到積極作用。
李寶庫
201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