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拳意門(2 / 2)

當今天下,趙國統治者以佛法和道法治理天下,致使佛道昌盛,北有秀清門,南有天寧寺,兩者都是信徒廣布,甚至都曾經影響過趙國朝政。秀清門乃道門正宗,兩百年之前曾是趙國國教,後來不知為何,趙國廢除了秀清門的國教之尊,改尊天寧寺為國教。天寧寺成為趙國國教之後,發展得更是昌盛,得道高僧入朝參政者不在少數,更有甚者,甚至遊說了當時的中宗皇帝出家為僧,成為一時美談。在趙國皇家的帶動之下,天寧寺風頭一時無兩,紛紛在全國各地設立分寺,廣招信徒,一時之間,趙國境內,民心向善的同時,不免有僧侶泛濫的隱患。

與天寧寺相比,秀清門雖然不複往日的盛況,但身為前國教,信徒自也不在少數,雖然在南方之境少有開觀設壇,但在北地卻仍然保留著一席之地。

隨著道佛思想的興盛,神州大地崇尚數千年的儒學之道,不免開始衰落,然而數千年來根深蒂固的思想,在民眾心中卻仍然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隻是官方倡導佛道,無數民眾跟風,但又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一時之間,趙國全境倒有思想混亂之勢。

一些有識之士,自然不甘儒學的沒落,於是呼,便開始四處探尋中興之法,從而在南方建業和北方鄴城一帶,成立了以儒學中興為目的的南北兩個聖坊。

趙國以武得天下,以佛道治理天下,因此在南北聖坊中,除了以文論道之外,還都設立了武宗一係,分別引佛入儒入武和引道入儒入武,以文武論爭,兩者各持己見,一時紛爭不斷。

這個王師傅來自北地鄴城,自然在傳統的技擊武學之外,帶來了一些新的武學思想,所以他一來到南海郡,便在趙國這個稍顯偏僻的南垂小鎮裏立了腳,成為城中數得上名號的高手武師,從而開館收徒,賺了不少錢。

對於以上的這些天下大局,秦道生自然不知道,他隻知道自己不能一直做一個任人辱罵冷眼相看的小乞丐,他想活得像個人樣,盡管他那瘦小、單薄、蠟黃而衣衫襤褸的樣子,與那個遠大的誌向看起來是那麼的不相匹配,甚至是滑稽。

來來往往的人流,從他身邊穿行而過,依然與他那瘦小襤褸的身姿形成鮮明的反差,他心存芥蒂,卻隻能淡漠視之。拳意門大門早已大開,練武場上,王師傅的大弟子鍾文正滿臉莊肅地喊著拳譜,眾學徒鏗鏘有力地應和著,配合著手腳有力地踢打擺弄,那威勢比起南海郡兵營中操練的士兵,似乎也毫不遜色,甚至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道生微微一笑,將背上裝著野兔的布袋放了下來,提在手上,抬腿往門中走去。進得門來,他並沒有去打擾正教拳的鍾文和練拳的眾學徒,而是提著布袋,站在練武場周圍,仔細地看著,暗暗記下那些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