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正偉
清真寺,是各個時期回回民族創造文明的光輝標誌,它不僅豐富了祖國建築文化的內涵與形製,也是祖國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真寺建築體現出一代又一代回族人艱苦而漫長的曆史跋涉的全部過程,它是回族政治、經濟、科技與藝術所曾經達到過的光輝與象征。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國現存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從古老的清真大寺的造型及其文化意蘊看,它是空間與時間、材料與結構、方形直線與圓曲韻致、莊重與活潑、陽剛與陰柔、理性與情感之間所進行的一處美妙文化的展現。
同心清真大寺不僅彰顯著宗教信仰、生活習俗、飲食文化,而且還蘊透著建築藝術、文物古跡、書法藝術、經堂教育,等等,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從其文化特征來看,涉及到宗教、政治、經濟、建築、藝術、書法、社會製度、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麵,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尤其是1936年10月20日,當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在清真大寺隆重召開後,這座古老的清真大寺,從此承載著一份雄渾厚重的紅色文化。
1958年被推薦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文化部、總政治部、國家教委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04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2006年被國家民委確定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同心清真大寺在同心的對外文化交流和宣傳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窗口作用。從1980年開始,先後有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比利時、美國、日本、法國、馬來西亞、英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到這裏參觀訪問、考察學習。1984年5月,伊斯蘭世界聯盟副秘書長穆罕默德·本·納賽爾·阿卜迪率領的伊斯蘭世界聯盟代表團一行6人參觀訪問了同心清真大寺。阿卜迪秘書長稱讚說:“在中國的山區穆斯林居住地區,有這樣一座雄偉精巧的古老建築被非常完好地保存下來,是我想不到的。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是真實的。”
同心清真大寺承載著同心人的精神。它象征著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全縣回漢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的鞏固和發展;記載著同心人民頑強拚搏、開拓進取的奮鬥曆程;見證了同心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為了能夠全麵地反映出同心清真大寺的建築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同心縣政協組織編寫了《同心清真大寺》一書,內容詳實,資料豐富,圖文並茂,在挖掘拓展清真大寺曆史文化的基礎上,同時展現了同心的伊斯蘭文化、回族文化以及紅色文化。我想,這本書不僅是同心對外宣傳交流的一張名片,也是對廣大群眾進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我衷心祝願: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清真大寺更加煥發出生機和光輝;祝同心回漢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在奔小康的大道上邁出更大的步伐。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