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老爺子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自小生於楊柳村,村人尚武,長到十八歲年紀,膀大腰圓,高大威猛,跟五六個兒時玩伴同去參軍,因為自己練得一身好武藝,又能體恤兄弟,不到兩年,便做了鎮南八百馬步兵教頭,人稱“林教頭”。那時正是和平年代,仁宗禦宇,天下大治,朝廷重文輕武,老爺子正值壯年,卻苦於無處報國,這苦處又不便於他人言說,總不能說盼著天下大亂你這一身武藝好排上用場出人頭地吧?平日裏隻得借酒消愁,鬱鬱不得誌。
俗話說山不轉水轉,仁宗十九年,一夥身懷絕技東夷異人混入中土,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嶺南省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派出禁軍圍剿,曆經數月,因為東夷異人通曉巫術,官兵撲到哪裏,東夷異人總是先一步撤退,消失於山林,官兵夜裏修整部隊,還常常遭到東夷異人的偷襲,到頭來偷雞不成蝕把米,朝廷自己損兵折將,剿匪無果,嶺南省征南將軍也被大理寺以剿匪不力為名撤職查辦。賊寇固然厲害,四處作惡,其生活習性卻和中土漢人大不相同,故而一夥賊寇初來兩百人,之後陸陸續續收些中原人為奴,最終不過結成七營十八寨,林林總總算起來不過千人之數。東異人和官兵對抗數月,發現官兵不堪一擊,也不再打遊擊戰,明目張膽在葫蘆穀建起營寨,外圍營寨皆是歸降為奴的漢人,做收納銀錢糧草之用。
一日,一股賊寇二十幾人在嶺南省西南中山城作惡,城防軍隊雖然早有準備,無奈和平年月,重文輕武,軍隊疏於操練,加上兵力分散,給賊寇打的七零八落,城中當今聖上叔叔福王宅邸被搶,府中洗劫一空,福王被壓做人質,賊寇揚長而去。城中州牧預感大禍臨頭,無計可施,在家愁苦不堪,好在州牧座上賓中有能人,有一位白姓師爺出招,招募中山城轄區各地鄉勇,自組隊伍,懸賞救駕。
林教頭那日剛從衡陽酒館出來,看到街上有諸多百姓圍著榜文議論,心中好奇,請王秀才給他把榜文內容解釋一通,當街揭了榜文,回兵營提了三尖兩刃刀,騎上紅棗馬,趁著酒性,單人單騎,快馬加鞭,不出兩個時辰,在永和鎮追上肆無忌憚的賊寇,大吼一聲。從後方切入,左右各一刀斬兩個護旗官下馬,賊寇一驚四散開來,騎黃牛的罪魁剛一回首,就被紅棗馬追到背後,當頭一刀,連頭帶肩,齊刷刷的斬於馬下,餘眾皆降。永和鎮忠義校尉胡三陽日夜審降服賊寇,賊寇挨不過重刑,招了。原來這貨賊寇,是東夷人不假,核心三十六人,號稱修羅三十六騎,給林教頭斬首的便是其中一個小頭目,名號牛震天。餘下百多人,都是小嘍囉而已,八百漢人為奴,實則迫不得已。賊寇大小三百餘戰,未曾一敗,故而放鬆懈怠,給林教頭得手。投降部眾把七營十八寨城防從實招來。原來這七營十三寨,呈前後勾連之勢,營寨相扣,相互支援方便,葫蘆穀口小肚子大,一人當關,萬夫莫開。
州牧當夜召集幕僚商議對策,白姓師爺又出奇招,令降服的漢人賊寇打頭,提拔林教頭做了破賊校尉,從鄉勇官兵中抽調精銳百人,鄉勇多追隨林教頭而來,個個都是武藝好手,穿上百姓服飾,人人懷藏火折子,對守門賊寇隻說押來的百姓做苦役,混將進去,打算來個火燒連營。本來賊寇狡猾,此計難得。但是守門官素來與副手不和,賊寇自視甚高,以為中土天下無敵手,搜得金銀財寶無數,瓜分財物之事,素來易生間隙。賊寇流竄之時,整日東奔西跑並不斂財,建成營寨之後,大小頭目享受人間富貴,中土向來富足,內部兄弟之間,也早有了二心。本來二十幾人回穀,卻帶了百十人做苦役,此事蹊蹺,副手門將下令緝查,主將見副手未經自己同意便發號施令,心生不滿,偏偏與副將作對,大開寨門放入。
當夜七營十三寨火光漫天,林教頭帶領楊柳莊鄉勇兄弟,獨守葫蘆口,賊寇衝不得破,中山城官兵趕來接防,林教頭有帶領鄉勇兄弟們,殺入營寨,救出福王,護送回城賊寇除去七人驅動異獸猛獁,衝破穀口防務得脫外,其餘盡數戰死燒死。
由此,東夷匪患平,朝廷加官進爵,賞賜封賞。林教頭領破虜將軍,楊柳鄉勇得名林家軍,白師爺領黃門侍郎,胡三陽領安國將軍,州牧功過相抵,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