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搞清楚了要幹什麼,很快的三司衙門就借此整合成了一個專案小組,成員就是衙門的三位高級官員外加右都禦使史琳作為書記員。這件事還特意把名單報到宮裏去,誰知道弘治皇帝僅僅是傳出一句話:朝廷自有朝廷法度。
這下三個人信心來了,既然陛下說了朝廷自有朝廷法度,那咱就按照朝廷法度辦。但是之前哪個衙門也沒有和錦衣衛打過交道啊,隨隨便便顯然是不行的。
於是第二天的時候,三司的三位首腦親自行文錦衣衛都指揮使牟斌,要求錦衣衛交出於案件相關的一幹人等到都察院受審。
話說這個審理的地點選擇的也很巧妙,不在刑部,不在大理寺而是在都察院,天下人誰都知道都察院有權監察天下百官,但是對於百官的行經也是需要有刑部或者是吏部管理。而這次在麵對錦衣衛的時候就可以把案件審理清楚之後交到皇上那裏去定奪,至於是殺是剮還是放,那就叫弘治皇帝去操心好了。
於是在第二天的下午,京城之中十有八九的錦衣衛校尉力士都接到了來自衙門的通知,明天準備到都察院受審!
這一下還真叫不少錦衣校尉驚呆了,對於朝堂上大佬們的爭鬥真的是很少涉及到這些人。他們的職責也隻不過就是作為皇宮的警衛或者是作為皇上的儀仗,再有就是散布在各個堂口的坐樁、暗樁以及在各個衛所的校尉力士。
原本大家如果出了事情不管是百戶千戶甚至是僉事鎮撫,都會受到來自錦衣衛衙門的家法處置,盡管這些家法很是殘酷血腥,但畢竟是自家人在執行,隻要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多少都有些緩和的餘地,可是現在不行了一下子要把校尉們交給有司審問,天知道那幫子人會怎麼對付自己,這些人平日裏就看錦衣衛不順眼,時時刻刻要把錦衣衛搞下去。
不少校尉力士在當天就開始聚集,隱隱有了一絲不穩的跡象。這很快就引起了宛、大兩縣的注意,同時順天府和兵馬司也都接到了關於錦衣校尉聚集的消息,但是目前這樣的情況誰敢出頭來阻止呢?於是情況又被報到了兵部,兵部尚書劉大夏倒是決斷的很,立馬就把消息送入了內閣,同時希望能夠調動駐紮在京城的軍隊進行鎮壓。
劉健摩挲著劉大夏送來的奏疏,許久沒有說話。
“劉閣老,現在時態緊急。若是錦衣衛真的嘩變的話說不得京城真的要大亂了。”
劉大夏焦急的看著劉健,希望這位閣老能夠盡快的做出決定。
“你知道今天下午陛下沒有平台召見。”
劉健緩緩的說道。
“這是第一次,錦衣衛的事情自然有錦衣衛解決,你兵部沒事出來做什麼?”
李東陽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劉健對劉大夏說道:
“即便是錦衣衛嘩變,那裏還有僉事鎮撫甚至是指揮使,你兵部在這個時候調兵進城難道是想要清剿錦衣衛嗎?”
“但是現在不少錦衣衛的人在到處串聯,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啊?再說現在京城之中人心惶惶,要是……”
“沒有要是,錦衣衛的事情就是錦衣衛的事情。隻要是你兵部的人管好自己的人馬就好,今天晚上京城什麼事情也不會出。更何況即便是你調兵進城,難道真的就有把握把錦衣衛一舉剿滅嗎?難道陛下會允許你這麼做嗎?”
劉健緩緩的說完把手裏的奏疏遞給劉大夏:
“拿回去吧,我沒有看到過這份奏疏。”
說完轉身坐回到案幾前,提筆在送來的奏疏上批注起來,再也不看劉大夏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