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四章 年會和拖延症(2 / 2)

當然這裏的“提問”隻是一種理想狀態的,基本上不會有人提問的,因為要是不心問題太難了,讓人下不了台,那就尷尬了。

這種學者的年會根本沒有很多人意想中的那種激烈的學術爭論,百花齊放的學術爭鳴,那永遠隻是想象的,這種情況在年會上是不會發生的,至少在這個時代是不會發生的,其實很無聊的。

既然這樣,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想要去呢?

首先能參加年會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而且在年會上的學者基本上就代表了這個專業所有科研的精英力量,這都是人脈啊。

而陳堪最感興趣的是年會之後的茶會,對於年會,實話,陳堪一點興趣都沒有,簡直就是煎熬,但是之後的茶會,陳堪很有興趣。

這個茶會不是官方的“產品”,是幾個老專家坐下來喝茶聊而已,不過這些老專家都是真正的學者,他們的聊,那才是充滿了思想的碰撞,對於他們來,知識已經基本上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境界,他們不會僅限於曆史,會文地理無所不聊,因為任何事物都有曆史,曆史包含一切。

聽這種思想維度高的人聊,那種感覺和收獲是完全不一樣。

就像今年,王首富在麵對媒體采訪的時候,了一句“先定個目標,賺他一個億”。

這個對於普通人,聽起來好像太方夜譚了,太不可思議的,別一輩子了,三輩子都做不到,但是這點對於王首富這個層次的人來,可能真的這就是一個目標而已,因為思想高度不同了,看事情的維度也完全不一樣。

我們都在社會分層,什麼叫是“社會分層”,其實社會分層的本質就是觀念的分層。

人們總喜歡自以為是,用自己的視角去看事情,一看富豪捐了幾個億,很多人的反應就是“切,這個人又在作秀了”。

這就好像成年人在聽孩子的一些想法的時候,會覺得很幼稚,此刻的你怎麼知道你的想法在這個富豪的眼中不是很幼稚呢?你永遠不懂那個階層的人到底在想什麼東西。

“師姐,你們不去旅遊退掉機票,是為了寫論文吧!”陳堪笑著道。

“是啊,當然了,本來打算八月份和九月份再寫的,但是現在隻能趕回來寫了。”翁秀頻聳聳肩道,對此她倒是很大方的承認了。

陳堪笑著道:“我早就勸你早點寫好,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事情都擠在一起了吧。”

“唉,拖延症,沒辦法,你以為所有人都是你啊!”翁秀頻無奈地道。

“拖延症”,隻要是個人就會有這個病,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因為拖延症是人類大腦獨特工作原理產生的產物,任何人都無法擺脫拖延症。

隻不過有人找到合適的辦法能比較有效地克服拖延症的困惱,有的人隻能被拖延症整得死去活來,欲仙欲死,翁秀頻就偏向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