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曆史學者評論正德皇帝的一個火力集中點,這個故事有點複雜,不過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相關的書籍。)
到嘉靖登基的時候,王陽明的功績才被承認,被封為“新建伯”,這可是王陽明生前就封給他的,在古代,公爵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不要看“新建伯”隻是第三等公爵,要知道在古代想要要封公爵是很難的。
有兩種情況除外,一個是前文過的聖人之後,比如孔子的後人就會被封為“衍聖公”;在清代,要是你的女兒當上皇後,就會被封為“承恩公”。
其他人想要憑借軍功封公爵很難,想要活著封公爵,那更是難於上青,即使是李鴻章,這個功勞夠大吧,他的公爵封號也是死後才給的。
可見這個王陽明有多牛掰。
同時王陽明還是一個國術高手,在《明史》中有記載,一晚上,王陽明在軍中練氣,忽然一聲長嘯,三軍皆驚,而關於這一段,金老爺子在《神雕俠侶》中也引用過。
所以陳堪毫不猶豫地就就選擇了王陽明,這個人輝煌過,也落魄過,各方麵的成績都很出色,絕對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標杆式的人物。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年),其母親懷胎超過十個月,王陽明出生,取名“王守仁”。
十三歲,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土木堡之變後,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
十五歲出遊居庸關、山海關,已經有經略四方之誌。
十七歲時,結婚當,他閑逛中遇見一道士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些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第二才被人找到。
十八歲時,接觸“格物致知”,遍讀朱熹的著作,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對“格物”學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入仕之後,仕途並不通暢,二十八歲時觸怒專政宦官劉瑾,杖四十,謫貶到貴州龍場,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陽明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
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裏,王陽明結合曆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半夜裏,他忽然有了頓悟,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後來平定各地盜賊,用兵“詭異”、獨斷,得“狡詐專兵”之名;正德十四年,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
嘉靖元年,父親去世,王陽明回鄉守製,隨後在紹興創建陽明書院,傳播“王學”。
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得丹書鐵券,平盧蘇、王受之亂。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此心光明,亦複何言!”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王陽明。
“呼!”轉眼之間,陳堪再次出現在遊輪的黑屋中,他代入王陽明,走完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