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幹淨的陰晶對於使用者的危害就越,這個也很好理解,沒有雜質就不需要在使用的時候分心去剔除雜質了,修煉本來就是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要是分心了,就有可能鑄成大錯。
所以陳堪手中的這四塊陰晶非常寶貴,現在陳堪如果願意的話,還能進入那個低地去尋找更多這樣幹淨的陰晶,或者陳堪可以在裏麵自己強行凝聚出許多陰晶,不過陳堪並沒有這樣做,他能得如此大的一塊已經是得之幸了,其他的就來給後來者吧。
不定陳堪現在能拿到如此大的陰晶,就是因為之前的人沒有將陰晶全部取走的原因,人要懂得滿足,陳堪轉身離去。
東北在明朝中期的時候,人口並不是很多,因為這裏實在是太冷了,特別是明朝還遇到了冰川期,氣溫很低,所以這裏的土地雖然肥沃,但是溫度太低,並不適合大量農作物生長,因此人口並不多。
明朝其實挺苦逼的,明朝這兩百多年時間,正好處在地球的冰川期,氣候很不好,最大的後果就是氣冷,糧食不足。
氣冷,想要保暖,那就多運動運動,這一群人在一起運動,特別還是一群吃不飽的人一起運動,那一不心就變成農民起義了。
明朝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所有朝代中最多的,農民起義連綿不斷,從朱元璋建國之後就開始了,起義幾乎遍及全國各個省區,而且往往是一個高潮平息不久,又有新的高潮到來,高潮之間的間隔也很短。
現實世界有不少明朝曆史的愛好者就為明朝喊冤,明朝這個時期,中國之前所有破壞皇權穩定的因素基本上都消除了,按照常理推測,這個朝代應該很長壽才對,但是實際上不到三百年。
明朝的機構設置是很穩定的,各方麵的製度也相對完善,這點隻要想想某個十幾年不上朝的皇帝就知道了,一個皇帝十幾年不上朝,不理國家大事,然後國家竟然還能有條不紊的運行,沒有垮掉,這樣的製度能不完善嗎,可惜這次老不給力,農民為了肚子,起義了。
明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敗在農民起義上,否則最後滿清軍隊也不至於如此輕易的就橫掃下。
沒有足夠的糧食,大家也都相對比較克製,不會晚上沒事就造人,這樣也導致人口增長不明顯,人口難以突破一億的上限,現在東北地區,真的是地廣人稀,不過人口再少,還是有一些集聚地和縣城,陳堪來到長白山下的長白山縣。
住進客棧中,陳堪才將四顆陰晶拿出來,仔細研究,陰氣凝結成陰晶,也就變得內斂了,如此純淨的陰晶,如果陳堪沒有主動去提煉陰晶內部的陰氣,陰氣也不會發生泄漏。
陳堪五心朝做好,拿出一個黃豆般大的陰晶,開始嚐試提煉陰氣,來穩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