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理性的脆弱(2 / 2)

“有意思!”陳堪嘴裏念叨著,重新返回搜索頁麵,這個搜索工具有一個好處,就是會保存目標網頁的曆史記錄,用戶有需要可以去查,它會以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陳堪將那個點開。

陳堪看到最上麵的一條微博,心中暗道“果然如此”,對方將最新的一條微博給刪掉了,而最新的這條時間就在今傍晚五點半,很快又刪掉了,下麵隻看到少量的回複,都是粉絲表示關心的。

這條微博讓陳堪有些火大,劉蓁樺自殺,十有八九就是拜這條微博的內容所賜。

微博的內容讓人觸目驚心,這個藝人在上麵,他自己的創作能力已經枯竭了,很苦惱,想要恢複甚至是增強自己的創作力,就必須要有人獻祭給河神,換取他的創作力。

一般人看到這句話,隻會將這條當做一個笑話,甚至是臭罵兩句,但是對於某些死忠的粉絲來,他們根本不會認為這個是笑話,這是一個事實。

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理性,人的理性其實往往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在經過某些特點的操作之後,人是會被“洗腦”的。

現在新書、研究報道那麼多,每都在更新,一個人根本看不完,但是想要跟上時代的學術潮流,必須去看,因此陳堪看書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跟著作者,陳堪知道世界上誰是這個領域的頂級學者,誰的問題意識好,陳堪就關注他們的最新動態,看他們的文章和書籍。

喬舒亞·庫珀·雷默,就是陳堪跟蹤的一個作者,他寫過一本《北京共識》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是《時代》周刊高級編輯、高盛資深顧問。

他自己曾經跟一個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頭子聊過,那人告訴他,他們每年都會收到很多來自世界五百強公司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各類精英人士的求職信,叫做V,這個是比簡曆還要高級和正式的求職信。

而大數據的統計也確實是如此,很多精英會主動要求加入恐怖組織,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

這些人絕對都是社會的精英,他們不管是在智商上還是情商上,都是極高的,超過一般人的水準,可是不管男女都有人願意去,甚至還有女青年哪怕是去當營妓也在所不惜,這難道是因為他們沒有理性嗎?

不是,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理性已經被“抹掉”或者“換掉”了,另外一位來自法國的反恐專家以他多年的經驗解釋了這件事,並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他這是因為那些組織的獨特宣傳方式,他們能在網絡上,在沒有見麵的前提下,通過一套係統的方式,將一個精英的理性給“換掉”。

雖然這個“洛圖河書”沒有使用這樣的一套方式,但是有的時候人是在主動地給自己洗腦,劉蓁樺很明顯就是這樣,在那個時候她的理性不起作用,所以陳堪才會在她的臉上看到那種讓自己都覺得驚悚的表情,那是一種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