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大量的陸軍迅速南下,就連新組成的機械化第一師團也被調到了南部戰場,不過最先抵達的卻是新華夏空軍僅有的634架飛機。
為了確保海戰的勝利,新華夏將大部分飛機分配給了海軍。新華夏的飛機自然脫離不開曆史規律,最新出現的依然是螺旋槳飛機,不過,新華夏由於前輩的“智慧”,早一步確定了飛機的最佳材質,鋁鎂合金材料,再加上設計的“前瞻性”,新華夏的飛機出一出場,就具有很大的先進性,若是有後世人出現,會評估出這些飛機性能已經不下於一戰時期的主流裝備水平。
螺旋槳飛機速度比起噴氣式戰機慢了太多,這是缺點,卻也是優勢,那就是速度慢,起飛距離也短,跑道就不用長,且簡陋跑道也能起飛。因此,陸軍的飛機稍作改進就可以用在海軍上,無非是減小油箱,降低飛機的起飛重量便於飛機起降,至於減少的行程,對於有了航母這個前沿陣地的海上飛機來說影響並不大了。
但是如此一來,分配給新設立的空軍的飛機就少了許多,隻有六百多架,臨戰前又發現有好幾家飛機因為故障無法起飛,最終能用的隻有634架。
不過即使如此,新生事物飛機此時還沒有出現天敵,根本無所畏懼。眼見得敵人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休整,那還能客氣?
634架飛機分成8個批次,對著美軍的營地進行了幾乎是無間斷轟炸。
為了提高轟炸效果,新華夏空軍投擲了燃燒彈,這些燃燒彈不僅提供了照明,還就著大風,燒遍了整個美軍大營,讓美軍損失慘重。
第二天,美軍稍作清點,才發現,二十幾萬的大軍竟然損失了五六萬,最大的損失卻是軍用物資,幾乎被燒得一光二淨。
泰勒明白,此時的美軍不要說戰鬥了,就是戰力都困難,再不敢堅持,下令撤軍。
然而,一向秉持“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新華夏有怎麼可能就這麼讓敵人輕鬆的推出自己的國土?
新華夏陸軍十二萬人,以新編第一機械化師團為前鋒,對著丟盔棄甲的美軍展開了進攻。
在這時候,美軍才驚恐的發現,新華夏不僅有飛機,還有這種鋼鐵怪獸,刀槍不入,不,是不懼槍彈的鋼鐵巨獸存在。
新華夏其實一直都明白,相比較海軍,陸軍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無論是軍費投入還是國內的重視程度都不能與海軍相比,若是與對麵的美利堅相比,都沒有多大的優勢,甚至,由於數量的劣勢,一旦打起來,還未必能夠最終取勝。
要想取勝,最後還是想到了技術。按照“新華夏前輩先賢”的說法,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同樣也是軍隊戰鬥最大的提升器。依照“先賢們”留下的技術發展綱要,新華夏決定組建機械化師團。當然,為了組建這個機械化師團,設備就成了最基礎的需求。
戰爭臨近,新華夏再也沒有猶豫的時間,在第一時間就將坦克與裝甲車的研製提上了日程。好在內燃機已經研製成功,極大的減少了研製的難度,無非是給這些動力裝置加上堅硬的外殼罷了。
不過,即使看著輕鬆,由於時間關係,三年時間,一年研製,半年實驗,最後支剩下一半年時間,新華夏傾盡全力,還是隻生產了105輛坦克,320輛裝甲車。按照集中使用的原則,將這些裝備全部裝備給了實驗性質的新華夏新編第一機械化師團,並在最短時間抵達了戰場。
雖然新華夏對於自己僅僅裝備了這麼點坦克裝甲車有些不滿意,但是對麵美軍的感覺就截然不同了。麵對著刀槍不入的鋼鐵怪物,美軍用火槍、炸藥、炮彈等等一切可用的設備,對著這些鐵家夥猛攻,然而,沒什麼用,這些鐵家夥依然在迅速卻穩定的追擊著自己,還一邊發射著炮彈。不過,炮彈到沒什麼,畢竟打擊的主要是固定目標,最令美軍絕望的卻是如同移動堡壘的裝甲車,他們通過車身上的射擊孔不停的射擊,不停的射擊,關鍵他們還是移動的,根本就無法對付他們。
麵對無法應付的敵人,美軍幾乎要瘋了。即使有最有威望的將軍,再有森嚴的軍紀,美軍也不免潰敗了,四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