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美洲國家共同體(2 / 2)

門羅說道“你的意思,我們必須參加這次會議?”

小亞當斯點頭。

“可是,如果,新華夏不邀請我們怎麼辦?”門羅有些擔心。

小亞當斯也有些為難,“如果他們不邀請我們,我們就隻能自行參加了。據估計,新華夏必然趁這個時機建立一個美洲國家的聯合組織,以擴大影響力,並獲得實際利益,無論如何,我們絕對不能缺席。”

門羅同樣是個政治水平極高的政客,對於顏麵什麼的根本就不在乎,自然點頭。

兩個人隻能商討,應該派出哪個代表,前往新華夏談判,這個代表分量不能太重,否則不請自來有失美利堅的體麵,同樣也不能太輕,否則,其餘國家代表可能不會重視,去與不去一個樣。而且,這個代表臉皮還要夠厚,能夠忍受極有可能的冷遇甚至侮辱。兩個人為這個人選商討了半天。

不過很快,他們就不用糾結了,因為新華夏對美國同樣發出了邀請函。隻是,美國雖然距離新華夏最近,卻是最後一個接到邀請函的國家。

因為,新華夏對於是否邀請美國參加這個美洲國家會議還是存在一些爭議的。主張不邀請美國的認為,沒有美國的參與,新華夏將全麵主導美洲事務,成為事實上的盟主,一言九鼎。而反對者則說,美國作為美洲實力僅次於新華夏的國家,其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是新華夏無論如何無法阻擋的。如果將它排斥在美洲國家以外,必然會讓美國四處搞破壞,對這個即將形成的國際組織不利。而且,將美國排斥在外,必然導致美國向西歐國家靠攏,對新華夏的壞處更加明顯。相反,如果我們將美國吸納近這個組織,卻可以在內部進行打壓,讓美國人有苦說不出。

最後,絕大多數人還是支持將美國吸納進體製內以進行監督。但是,也因為討論時間比較長,或者再有故意的成分在內,美國人是最後一個受到邀請函的國家。

1818年3月12日,新華夏的華京前所未有的忙碌。隻因為新華夏終於在自己的首都舉辦了第一個國際會議。對於這次會議,無論是政府,還是華京的民眾都極為重視,就如同當初的中國因為承辦了奧運會而舉國歡騰。從政府的意思,此次會議將為新華夏成為美洲國家的領頭羊奠定良好的基礎,無論是從政治意義還是經濟意義上講,都極其重要。對於民眾來說,就極為簡單了,那就是代表著新華夏國力的增強,已經成為了美洲的扛把子,否則有怎麼會萬國來朝呢?

萬國來朝可是漢人一項認為的崇高的國際地位的象征。而且,這些國家不同於漢人心目中的藩屬國,而是其餘真正的國家,與新華夏地位相差無幾,卻要聽從新華夏的號召。這就如同朝鮮、安南之於大明,而不是之前湊數的國內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來到大明打秋風,賺好處。

新華夏國內依然以漢人為主體,占據國內人口的七成,大國思想嚴重。之前雖然因為新華夏與大明的關係疏遠而造成一些思維上的混亂,但是現在,兩國關係和緩,更有新華夏在美洲的強勢崛起,終於贏得了大多數漢人的心,將新華夏真正視為自己國家的不在少數。

美利堅由於接到了邀請函,也就不再糾結了,直接派出了國務卿小亞當斯前來訪問。作為美洲第二強國,新華夏自然也不會怠慢,畢竟請都請了,還要怠慢一下,搞得彼此都不愉快,哪有何必呢,新華夏又不是杜勒斯之流。

雖然說是國際會議,但是基本上都是新華夏的一言堂,最多美國人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補充。

這次會議雖然是新華夏主導,其餘國家隻能聽從,但是對於後來的國際形勢卻有重大影響。因為,會議上,與會國家在新華夏的提議下,終於確定建立一個美洲國家,理事會是一個常設的執行機構掌握最大的權利,新華夏、美國、墨西哥、巴西是常任理事國,但是新華夏握有最大的表決權,權重超過三成。

政治方麵隻是應有之義,此時的美洲領頭羊注定要與西方列強產生矛盾,其他國家是沒能力,而美國人是不想,因此新華夏很順利的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沒有什麼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