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外的海戰結果很快傳到了南京城內。
王秋是一名老人,本來睡眠就淺,在加上事務繁忙,一般都是子時才會入睡,卻在蒙蒙亮的時候,被人叫醒。王秋很有破口大罵的衝動,可是首輔的體麵讓他隻能壓抑住這種衝動,卻也紅著眼看著報信的人。
報信的人也沒有時間跟他囉嗦,很簡單的報告:南京水師全軍覆沒,滿清即將發動對南京城的進攻,據查,此次進攻的滿清水師接近20艘鐵甲艦,兵員不下萬人。
王秋很是震驚於滿清哪來這麼多的鐵甲艦,難道是新華夏不滿大明在貿易談判中的強硬態度,與滿清好上了?王秋搖搖頭將這個有些好笑的理由放棄,新華夏與大明的關係是不會因為簡單的貿易談判就能破壞的。而且,暫時也不是追究滿清的鐵甲艦來自何方的問題,而是怎樣抵抗滿清的進攻。
王秋緊急召開了內閣會議,皇家禁衛軍的遊擊韓正與南京的守備黃維忠也參加了會議。
按照新大明的軍事編製,又參考了新華夏的設置,將所有軍隊分為地方的衛戍軍隊以及中央軍隊即皇家禁衛軍,衛戍部隊超過20萬,不過,幾乎沒有戰鬥力,可以忽略。皇家禁衛軍超過十二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成立後就參與了多次戰鬥,算得上是一支精銳。禁衛軍依然是大明特色編製,五人為一伍,二伍為什,三什為隊,三隊為哨,五哨為總,五總為營。每營兵員3000人。在上麵又設立了衛與鎮,三營為一衛,設立遊擊一職,三衛為一鎮,設立總兵。由於采取攻勢,離不開禁衛軍的參與,導致在南京的禁衛軍隻有六千餘人,另外還有一萬多人的戍守部隊。禁衛軍主要負責戍守皇宮與內城,由禁衛軍第一鎮第三衛韓正負責,隻是,隨著成都戰局的失利,又抽調了一營西進,導致南京名義上有一衛9000人駐守,其實隻有6000人。外城的防守由衛戍部隊有一萬二千人,由守備黃維忠負責。
黃維忠雖然是南京的守備,但是作為地方武職,其實很少參加內閣會議,因此頗有些坐立不安,但是邊上的韓正就沉穩了不少,因為他是皇家禁衛軍軍官,還曾經留學新華夏,與王秋等內閣大佬還算熟悉。
因此,對於王秋谘詢南京守備力量的問題,也是韓正負責回答,隻是,韓正的回答似乎不那麼樂觀,尤其是關於自己的守備部隊,平時疏於訓練,鬥雞走狗倒不在少數,甚至還有自己吃拿卡要、嫖妓不給錢的種種指責,更是讓黃維忠冷汗直冒。自己平時也沒少與韓正這個家夥套近乎,甚至還暗中給了他不少好處,卻依然中傷自己,真是遇人不淑啊,黃維忠這樣想著。
終於,一個緊急情報傳上,讓黃維忠鬆了一口氣,隻是一聽內容,卻直接癱倒在地上。
滿清的艦隊在輕取了大明南京水師後並沒有停歇,而是直奔燕子磯。
燕子磯位於南京觀音門外,作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燕子磯有著“萬裏長江第一磯”的稱號。燕子磯是岩山東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麵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在古代是重要渡口。後世鴉片戰爭中,英軍攻南京時正是首先在燕子磯登陸,入觀音門,去邁皋橋,占天堡城,迫使滿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而滿清對於地形比英軍更熟,自然行軍更加迅速。
燕子磯死去了水師的保護,就如同大姑娘被人脫了衣服,毫無反抗之力,任人予取予奪,滿清水師輕鬆占據燕子磯,將上麵的留守人員屠殺一空,留下一些清軍駐防後,就直奔觀音門。
觀音門此時自然沒有開門,但是清軍也不需要他們開門,直接火炮招呼著。
依照新華夏的建議,現在已經是火炮時代,城牆已經不管用了。因此,大明軍隊依靠水師占領的南京,燕子磯自然難逃一劫,作為順帶的必然結果,觀音門也是在炮彈的攻擊下千瘡百孔,隻是稍微清理與修整了一下城門附近,周邊城牆都沒有加固。因此,清軍僅僅幾炮下去,就轟塌了一大片城牆,清軍在驍勇的健銳營士卒帶領下,爭先恐後的發起了進攻。
城內,養尊處優隻能欺負下平頭百姓的南京城防軍,何曾見過這樣凶悍的敵手?不僅沒有抵抗,反而拋下武器就跑,一如兔子見到大老鷹,跑的上氣不接下氣的,隻恨爹娘少生了一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