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見到這樣的條件,連自己都心動。如果他是法國潦倒的技術人員,見到這樣的條件,打斷腿也要過來啊。
不過他也同時建議,為了吸引人才,必須顯示新華夏的繁榮、文明、包容。因此,希望能夠在法國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建築作為大使館,同時最好能有華人作為副手,這樣前麵的三個條件就全部滿足了。
林航表示完全同意奧克蘭的建議。
現在什麼建築最讓人震撼?自然是鋼鐵結構的建築。鋼鐵,在這個時候絕對是稀缺品,連軍火都供應不足,誰敢讓它來搞建築啊。
華夏人就敢。澳洲的鐵礦給了他們這樣的底氣。
華夏人現成的方案都有了,那就是駐大明大使館。崖山人也不打算有太多創意,反正全部參照駐大明大使館模式建造就行。
雖然是再製品,沒見過世麵的奧克蘭就震驚了,用鋼鐵這樣的“奢侈品”來製造建築,這才是崖山人所謂的工業文明的力量啊。對於此方案,深表讚同。
結果,駐法使館的建造完成,果然震驚了法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新華夏土豪國家稱號也傳遍西歐,名聲大震。
奧克拉現在是真正的折服了。當華夏人讓他手按憲法在總統的監督下宣誓就任新華夏駐法國首任大使時,滿是自豪,激情滿懷。
雖然,新華夏的歐洲人不多,在國會的代表更少。但是,這不能責怪華夏人,因為法裔人口確實不多。而且,能夠追隨睿智而寬容的華夏人,共創和諧社會(崖山人語),也是一種榮耀。
他有一種使命感,必須將生活在水生火熱的專製統治下的同胞解救出來,來到幸福的彼岸,共沐陽光與自由。
華夏人希望得到的是技術人才,但是也不禁止其餘人員進入華夏,隻是沒有資金獎勵。而奧克拉在使命感的驅使下,顯然已經不在乎這些金錢了。
華夏人自然不知道奧克拉等人竟然有如此的雄心壯誌。
他們不僅從法國,還從臨近國家引入人口,就在第一年,他們就從歐洲引入2200多名移民,超過以往十年的歐洲大陸(除了英國人以外)移民數量。這再一次證明,經濟因素的吸引力遠遠大於政治因素。
皮埃爾就是其中的一員。
自從英國人沃爾夫發明了苦味酸這種便宜且附著力強的黃色染料,苦味酸就首先在英國流傳開來。皮埃爾也隻是很巧合的在英國親戚的幫助下,學會了苦味酸製造技術,並以此在法國一家染料作坊獲得了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
可惜,所謂養家糊口就真的隻是養家糊口,想生活過的好一點都很難,因為,坊主是個狡猾的家夥,通過一頓酒水就將他灌醉,並學到了他的手藝。坊主雖然沒有解雇他,卻再也不願意給他加工資了。
而自己眼看著第三個孩子就要出生了,卻沒有錢來養活他。
這時候,奧克拉與大使館的武官崖山人張林一道,出現在皮埃爾家門前。
說實話,奧克拉對於對於一名事業比較熱心,那是因為他有政治野心,希望增加西方移民尤其是法裔移民的數量來增加自己的發言權,但是這是大局方麵,對於單獨的移民個體,其實是不關心的,在他看來,無論移民素質或者學曆多高,反正都隻有一張選票,既然如此,何必費心的尋找崖山人所謂的高端人才呢。當然,引進高端人才有獎勵,當時經過幾個層級的瓜分,落在自己手裏的也沒有多少,奧克拉也就不在乎了。
隻是,張林就不一樣了。他對於這些所謂的高端人才十分上分,尤其是能夠製造雷汞或者苦味酸的人才。
雷汞什麼的沒聽說過,不過苦味酸自己聽說過,那不就是英國人發明的一種黃色染料嗎?有什麼打緊?能夠替代的黃色染料多了去了。
誰知道,張林卻要求自己與他一道去請這位據說精通苦味酸製造過程的工人前去新華夏,真有點摸不著頭腦。
但是,自己表麵上是大使,負責對外的交道,但是實際上的主事卻是張林,隻能順著張林的意思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