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公私分明的崖山人(一)(2 / 2)

崖山人在抵達北美的當初,為了生存,不計代價、全身心發展工農業以積蓄力量。這就導致了崖山人在國家的經濟中,公私不明的情形十分明顯。就拿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來說,新華夏的公職人員是有工資的,但是,崖山人並不拿工資,因為崖山人是靠分布在各行業的投資公司產生的分紅生存生活,比較起龐大的分紅,對於這點職務工資並沒有看在眼裏。不僅是公職,在崖山人控股的大大小小的公司裏,這樣的情況更是隨處可見。更嚴重的弊端是,隨著崖山人開辦的公司越來越多,尤其是采礦業與重工業,這些都是命脈部門,對國家的影響無與倫比。更嚴重的是,憑借著崖山人對國家的影響,外人很難涉足這些行業,這就是國-家-權力與資本結合的典型行為。

崖山人通過經濟權利的絕對優勢來鞏固政治權利,通過政治權利來強化經濟優勢,直接就是後世美帝資本家掌控國家權利的翻版。

新華夏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注定了不能由極少數的一群人掌控國家的經濟命脈。如果崖山人不識時務的想要長久把持經濟命脈,當國家經濟的寄生蟲,注定不會有好下場。

有鑒於此,林航與張柏林等人決定,還是要明確國家對於這些重工業部門的股權比例才行。

首先出台國土資源法,規定,新華夏所有地下礦藏歸屬國家所有。其次,個人可以經由國家批準獲得礦場經營權,自由核定價格。根據礦藏的品質屬相與推測儲量,決定國家控股比例。一般而言,品相越高,儲量越大,自然國家控股比例更高。在收取稅收後,由國家與個人的不同控股比例取得分紅。

像崖山人控製的銅鐵礦、黃金礦、煤礦,實在是太多了,占了華夏人工礦企業產值的一半。按照崖山人自己的評估,每年至少要將百分之四十的利潤上繳。想想一下,每個人的分紅直接幾乎少了兩成,誰能甘心?

但林航等人從崖山人的長遠利益考慮,還是必須推行采礦產業國有化進程。否則要麼將崖山人推向其餘國民的對立麵,要麼就是讓別人效而仿之,導致國家像明朝一樣無法獲得足夠的財源,從而逐漸衰弱,從而國將不國。除此以外,鋼鐵、造船也將參入國家一部分的股份,至於軍火工業就跟不必說了,國家控股比例甚至要超過百分之五十。

除此以外,針對崖山人更是出台一個很嚴厲的措施,那就是,在中大型企業(新華夏一般定義,員工人數超過300人)任職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崖山人人數比例不得超過三成,其餘人員要麼退出公司,要麼降職處理,不參與管理與決策。

另外則是分拆天使投資公司,主要是天使投資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威脅到國家對經濟的掌控。為此將天使投資公司分成數個幾乎等值的控股公司,每個投資公司都控製了各行各業。崖山人可根據自願原則選擇不同的投資公司並分得等值的份額。

對於大分拆投資公司並且等額分配份額大家並沒有太大的反對意見,雖然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不同投資公司的價值變得不同從而讓自家身價有漲有跌,但都是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但是,直接讓渡股權讓國家收益,大部分崖山人可就不樂意了。在崖山人看來,這些公司可都是崖山人嘔心瀝血的產物,讓渡出這麼龐大的利益給國家,都是很不情願的,雖然崖山人自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也不例外。

最後崖山人內部舉行了多次會議,畢竟,這是事關全體崖山人福利的大事情。

一派,是當權派,就是林航與張柏林等人,他們從國家的利益以及崖山人的長遠利益出發,提出將新華夏事關經濟命脈的工礦業與重工業交出部分股權由國家掌控。

另一派以郝有財為首。郝有財自從卸任了城建局長職務後,就進入了華夏人主導的新華夏鋼鐵集團,任職總經理。屁股決定腦袋,身在其位,自然要任其事。作為崖山人經濟利益的代表,他們反對將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公司交給國家,即使是繳納重稅也在所不惜。此時的重工業與後世不同,是個投資周期長、超低利潤甚至十分容易虧損的產業。此時重工業生產的鋼鐵後者機器絕對是超額利潤的。因此,即使繳納給國家重稅,照樣有超額利潤。一旦將股份交給國家,自己損失的可是長期的超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