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英王的邀請(一)(2 / 2)

英國人對於新華夏人的著裝十分感興趣。他們的衣物不似滿清人那麼繁瑣,風格接近西方人,甚至顯得更加幹練、整潔,更沒有滿清人頭上留的那難看、好笑的辮子,讓英國人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尤其是他們,竟然能說的一口流利的英文,雖然有些詞語沒聽過,有些音調比較怪異,但並不難理解整體的意思。讓英國人體會到了一種被重視甚至尊重的感覺。因為,一個不尊重你的人,不可能學習你的語言。他們哪會想到,後世的英語竟然成了世界通用語言,讓許多中國學生痛不欲生?林航就是其中一員。當然,司徒寧熙這種語言天才例外。

喬治三世就十分高興,首先以主人的身份對崖山人表示一番慰問。在聽到林航等人對於受到周到服務而說出感激之言過後,喬治自然地就引入了一個問題, “特使觀我倫敦如何?”

林航作為總統特使與外交部長,是崖山外交人員中地位最高的,自然優先發言,不過用的是中文。外交場合,要求用詞準確,林航雖然稍通英文也不敢胡亂掰扯,說道:“倫敦之繁華,當世之歐洲,僅有荷蘭之阿姆斯特丹差相仿佛,餘皆不及也。至於人民積極向上之精神風貌與自由之氛圍,與我國極為類似。”

司徒寧熙開始翻譯。

喬治三世聞言十分開心,畢竟自己的國家被客人高度讚許,誰都會高興。在喬治的心目中,已經將華夏人看做是與自己等同的文明人,是值得交往的平等夥伴。

不過,喬治一向思維敏捷,聽出了林航的言外之意,“貴使說倫敦僅能在歐洲排的上號,難道還有其他的城市比如貴國的城市超過我們?”

林航說道,“我們地多人少,自然沒有在人數上可與貴國倫敦相比的城市。但是,遙遠東方的大清,光是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恐怕不下一掌之數。”

喬治三世對於遠方的大清也是很感興趣的,“大清當真如此強盛?”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聽聞大清前幾年曾經遠征北方,兩次大敗,難道對手就是你們?”

林航點頭,卻沒有多說什麼。

喬治三世興趣更大,幾乎忘了正事,“貴國宣稱是華夏人,不知是否與大清境內的漢人有關係?”

林航順其自然的將崖山人編造的一番故事搬了出來,最後講到最近幾年在北美立國。林航有心延長崖山人待在北美的曆史,無奈經不起推敲,還是老老實實的交代了吧。

喬治三世拍掌讚歎,“不意遙遠之南宋就有一群漢人移民流落在外,流離失所,倒是在北美建立了一片基業。”說道這裏一個轉折,“貴國剛剛立國,人口想必不多吧?”

林航心神一緊,這是逼著自己撒謊啊,隻能說道,“人口確實不多,也就數十萬之眾。不過我們華夏人與當地印第安人同宗同祖,倒是天然的盟友,立足倒是不難。”

喬治三世失笑,林航雖然回答的頗為巧妙,但是其中隱藏的意思哪裏還看不出?人口說是數十萬,恐怕十萬都不到,至於與印第安人的血脈同盟關係,更是隻能嗬嗬了。卻也沒拆穿,畢竟也是當了幾年國王,隻是畢竟年輕,也沒有太多耐心,說道:“貴國行為似乎有些不妥。在與西班牙人的談判中,據說曾將拿出了一副地圖,並將我們在加拿大的土地給劃到自己的領土上?”

林航知道,肯定是西班牙人使壞了,否則,英國人那會那麼清楚?

隻是,這也是避不開的問題,必須麵對,而且,還必須保證自己的利益。加拿大的太平洋沿岸,必須要掌握在新華夏手中,這樣才能保證崖山人對遠東航線的絕對掌控。隻是麵對強大的大英帝國,還是要想到一個合理的理由,解釋道,“貴國宣稱對於所謂加拿大的領土主權,我們新華夏以前避居一隅,倒是不太清楚。但是,既然宣稱擁有主權,自然會有貴國的定居點,隻是我們卻不曾與聞。”

喬治三世有些焦躁,“貴國蝸居遠東,不通國際情勢也是難免的。我們已經與法國簽訂協議,法國人同意將整個加拿大交給了我們。”

林航詢問,“不知我們能否看看貴國在北美的地圖?若是當真如此,倒是要好好商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