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頭大如鬥的費雷拉(2 / 2)

費雷拉也知道新華夏有大鐵船,不容易對付,所以把希望寄托在登陸上。打算以少量艦隊拖住對方大鐵船,其餘船隻登陸直接掃除據點。

龐大的艦隊從哈瓦那出發,一路南下,接受了數次補給,比如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巴西的裏約,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智利的聖地亞哥、秘魯的利馬等地進行補給,才能支撐著抵達北美。

崖山人自然明了,如此遙遠的距離,艦隊必須要接受沿途的補給。因此就瞅準了西班牙艦隊在美洲太平沿岸最後也是一個必須補給的地點,巴亞爾塔港。1525年,西班牙人來到這裏,給這裏取名班德拉斯穀。後來隨著附近銀礦開采的興盛,地名曾一度改為拉斯佩尼亞斯港。1918年,正式更名為巴亞爾塔港,崖山人比較習慣用後世的名稱。西班牙人眼中見不得真金白銀。隻要有金銀的地方,就必然成為西班牙人眼中的寶貝。因此,巴亞爾塔港成為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最主要的港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僅如此,巴亞爾塔港還是距離羅城最近的一個大港。因此,西班牙艦隊途經此地進行補充休整就成為了必然。

崖山人決定,先行攻陷這個港口,破壞港口堆積的物資,然後與沒有獲得補給的西班牙艦隊決戰。

1768年4月,西班牙艦隊距離巴亞爾塔港口也就三四天的路程。

華夏艦隊率先對這個港口發難。這個港口雖然算是西班牙的重要港口,但是長久沒有敵手的情況下,這個港口的防守在崖山人看來,根本就不夠瞧。因為岸防炮隻是舊有的軍艦上拆下的3門24磅炮,射程隻有2公裏左右,而這時候,炮彈已經基本沒什麼威力了。真正的有效射程也就300到500米。

而崖山人的艦炮,現在使用的是黑火藥改良的褐色(栗色)火藥。褐色火藥因為使用的碳化不充分的木炭的顏色而得名。栗色火藥燃燒速度較慢,不容易炸膛,極其適合長身管火炮使用。即使在甲午戰爭中,清朝海軍選擇的發射藥依然是褐色火藥,而日均已經使用苦味酸了,從火藥的效能上來說,清軍已經大大落後了。不過,在此時的崖山人看來,褐色火藥已經足夠了,使得崖山人以定遠艦上305mm巨炮為代表的長身管火炮的威力充分發揮。

新華夏軍隊雖然缺乏實戰經驗,但是訓練量卻不少。在大量的實彈訓練下,無論是準確度還是炮彈的裝填速度都大為提高,再加上定裝火藥的使用,新華夏軍隊的火槍可以說是將黑火藥威力發揮到了最大。比如炮彈一分鍾能夠發射2到3枚,子彈能夠達到5到7發左右。

在新華夏數十門艦炮的攻擊下,西班牙人的三門岸防炮在根本沒有反應的情況下,就被擊毀。

接著,新華夏海軍針對海港內的船隻展開炮擊。這些船隻隻是木質帆船,雖然有艦炮,甚至都沒有口徑超過24磅炮的。因此即使少量的炮彈落到華夏人艦船上,也就與撓癢癢差不多。

新華夏艦隊進入港口,完全是虎入羊群之勢,一番猛衝猛撞,除了極少數掛起白旗投降外,大多數船隻被撞沉或擊沉。

新華夏軍隊終於開始登陸。

當地也有三百多名守軍,不過這些部隊即使在殖民地軍隊裏也排不上號,最多是二三線的部隊,不僅訓練較少,戰陣生疏,即使武器也是參差不齊,既有遂發槍,也有火繩槍。三三兩兩的火槍對於上半身裝備板甲。頭戴鋼盔的的新華夏軍隊根本產生不了太大威脅。

然而新華夏軍隊不僅自身火力強勁,裝備精良,人數也眾多,超過一千,身後還有艦炮掩護。讓西班牙人試圖用建築打掩護的企圖落空。現有的建築不僅起不到遮擋的作用,反而因為新華夏艦炮的打擊,而損失更重。

華夏人擔心傷亡過大,都是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不求速度,隻求穩進。即使如此,在第二天,新華夏軍隊也肅清了這個麵積不大的港口,並占領了倉庫。

也是恰巧。這個倉庫不僅有囤積來用於補給艦隊的物資,還有從不遠處銀礦送來的價值超過二十萬華元的銀錠。本來這些銀錠都是打算運送到哈瓦那,然後運向西班牙的。卻被華夏人撿了個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