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忙碌的工業部長(1 / 2)

陳應才是新華夏的工業部長,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新華夏的鋼鐵工業才能夠起步。作為工程師出身的他,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官員,平時最喜歡的是技術工作,對於官員的行政事務卻是感覺心煩,卻必須應付。這也是許多崖山人煩心的事情。現在的崖山人,各個吃穿不愁,社會地位還高,按照絕大多數崖山人的想法,就此遊山玩水、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不是十分幸福的事情嗎?

但是,以秦嵐、張柏林等人為首的ZF官員,還是慫恿絕大多數的崖山人進入了政界。沒辦法,任何時候,都是自己人用的最為放心。崖山人在這個險惡的世界上,也隻能抱團取暖。因此也就隻能上這條賊船了。

在建國初期,崖山人專注於解決溫飽問題,因此這個所謂的工業部長其實沒有太多的事務,一直都是忙於鋼鐵工業的籌建。

一直到崖山人已經開始工業化,各個工業部門都要展開,陳應才就開始忙碌起來。

六點半,陳應才準時起床,洗漱,上廁所,順便看一下當天崖山人的內參文件。七點半,吃朝鮮人女仆準備的早餐。

說來,朝鮮女仆還是比較聽話的,又吃苦耐勞,在唐代就有新羅婢、昆侖奴的說法,那可是聽話、勤勞的代名詞。尤其是,當大多數朝鮮人還在因為俘虜身份接受崖山人安排的勞動時,這些陳小虎從朝鮮人中選拔的朝鮮族女子已經與自己的主人一起,住在寬闊的大房子裏,吃穿不穿,幹活又輕省,來去自由。而且,大多數華夏人都是單身男子,經過後世的熏陶,為人也是溫和有禮的居多。即使是脾氣最差的崖山人,在此時的這個時代,都算得上是良配了。因此,這些朝鮮女子感覺十分幸運,有些心思活絡的,甚至會有些往上爬的小心思。

陳應才的女仆崔愛媛就在此列。老陳雖然年紀稍大,但是脾氣好,長得也不錯,架著眼鏡,一副後世專家學者的斯文模樣,也是很受歡迎的類型。

不過,老陳在前世已經有了妻子和孩子,當時隻是出差到了此地,趁著閑暇,就參觀了一下定遠艦,誰知道從此就與妻兒天各一方了,對妻兒的思念讓老陳暫時還沒有這個心思。更有一點,老陳還是個技術狂人,正有意用繁忙的工作麻痹自己,倒是白瞎了崔愛媛的小心思。

陳應才八點鍾會準時出門,在崔愛媛愛慕的目光中,乘坐有軌馬車抵達距離住處不遠的辦公地點。

有軌馬車的軌道雖然在主幹道上才有。但是即使在普通道路上,也是可以使用有軌馬車的,就是有可能顛簸。不過,現在華夏人基本上都是集中住在一起的,連小區裏麵的路麵都是水泥地麵,自然是平坦的很。

說起來,崖山人的有軌電車已經處於試行階段,基本滿足要求,隻待性能穩定後就定型生產。據說崖山人已經醞釀著在原本規劃的京都區(後世的奧克蘭市區附近)展開建設,第一台有軌電車將在那裏運營,這也算是京都的榮耀吧。隨著電車的開通,代表著崖山人所提出的現代、文明的首都區,終於有個可以對外展示的方麵了。

來到辦公室,看一下日程,今天竟然有三個會議,看樣子是別想做自己喜歡的技術工作了。

第一個會議就是紡織工業設備的製造。任何一個大國,都是工業門類比較齊全的國家。否則,有一個明顯的短板,對於國家發展十分不利。在現階段,崖山人所能想到的最大工業部門就是紡織工業了。不要小看紡織工業,囂張一時的大英帝國,起家靠的可就是紡織工業呢。畢竟,衣食住行,衣是僅次於食物的存在。隨著崖山人向南方拓展,氣溫升高,十分適合棉花的生產。崖山人在大農場就種植了不少細絨棉,也叫陸地棉,原產中美洲,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被華夏人通過多方周折悄悄引進並種植。有了原料,自然還要有設備。

崖山人仿製的都是工業革命早期成熟的紡織設備,雖然產量沒有後世那麼高,質量也比不上後世,但是勝在結構簡單,製造容易。崖山人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什麼高精尖的人才,也就隻能從簡單的機械做起了。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大家都是二把刀子出身,雖然製造出了紡絲機,卻容易斷絲。經過多方討論,決定加大棉花供給量,雖然會導致絲線粗大,但是短期內也隻好如此了。即使如此,比較起中國傳統的鬆江布,還是要纖薄一點的。再加上,機器出貨量大,應該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當然,短期內棉布生產還是以供應本國市場為主,此時的崖山人根本無力開拓外部市場。最直接的原因,崖山人甚至不能保護自己的海上商道安全,因為手頭所擁有的戰艦不過就那麼幾艘,無力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