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崖山人的立身之本(2 / 2)

海軍裝備有了,陸軍自然也不甘落後,提出了野戰炮研製方案。陸戰所提出的野戰炮,是後世軍迷最津津樂道的拿破侖炮。

拿破侖炮是一種以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名字命名的滑膛炮。是一款機動性強、火力凶猛、製造和使用極為簡單的有效武器,由青銅鑄造而成。主要型號有M1857型12磅野戰炮和M1841型6磅野戰炮M1857型。12磅野戰炮炮管長66英寸,口徑117mm,炮身重1227磅,全重2445磅(1109公斤)。M1841型6磅野戰炮口徑為93mm,身管長1.52米炮重389公斤。雖然六磅炮重量輕,但是威力小了太多,不能有效的壓製敵人火力。

崖山人經過多番測試,終於研製出鑄鋼版的拿破侖炮,孔徑105mm,管長1.65米,威力稍遜,射程接近,但是重量卻隻有880kg。與拿破侖炮一樣可發射實心炮彈、爆破彈、霰彈和榴霰彈。

崖山人覺得,實心彈威力太小,霰彈射程太近,決定還是要發展出開花彈。

雖然雷汞之類的起爆藥搞不出來,不過利用延遲引信應該可以解決。大致是這樣,炮彈中空,外表麵有鑄造時壓製的裂痕,裏麵塞上火藥,可以加上鋼珠什麼的增加威力。彈體前麵側端有小孔,帶內螺紋,然後安裝金屬製延遲引信。這種金屬引信是比利時人發明的。這種導火索以黑火藥作為藥芯,中間包裹棉、麻纖維、紙、石蠟、瀝青等組成,最外麵為金屬皮,這種金屬藥芯能夠承受黑火藥的高壓而不會產生殉爆。金屬引信上麵有刻度,對應不同的時間。使用時可以根據估計時間在金屬藥芯預訂位置打孔,然後靠炮彈發射時產生的高溫火藥氣體從彈體邊緣通過,從而引燃引信。林航還根據原理提議將引信從炮彈正前方移到前麵側邊,金屬引信彎曲在炮彈從前順向後側的淺槽內,相信比起在正前方安裝引信,會極大加大引信被引燃的概率。

又是經過了多次測試,開花彈進入實戰階段。

然後就是步槍。

在米涅步槍出現之前,滑膛槍是實用的武器,而線膛槍就是經常出現在在影視劇裏麵的來複槍,隻是一種實驗性的武器。線膛槍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刻有膛線,子彈需要與槍膛緊密接觸才能讓子彈在槍膛內旋轉,出膛時才能保證更高的初速與精度。為了取得良好的閉氣性,線膛槍子彈往往做的口徑與槍口徑持平甚至略大,因此裝彈時極其費勁。往往需要用錘子來捶打推彈杆才能將槍彈推進到位,結果這往往導致更危險的槍膛破裂。而子彈在推進到藥室位置時往往也因為粗暴的操作導致變形,達不到殺傷效果。但是米涅步槍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

米涅步槍采用米涅發明的圓頭柱殼鉛彈。由於這種子彈比步槍口徑略小,可以很輕鬆的用推彈杆推入槍膛.從而大大提高了射速。該彈在彈體周圍車以螺紋以配合膛線,螺紋中間以動物油填塞.子彈的底部使用軟木材料。射擊時,火藥氣體衝擊軟木,軟木受瞬間衝擊後猛然撐大子彈。由於子彈被撐大,所以在發射瞬間就可以依靠槍彈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不會泄露火藥氣體導致槍彈的動能喪失。

米尼步槍製造起來並不複雜,再加上崖山人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火藥槍製造經驗,米尼步槍很快試製成功。

離開了火藥,火槍燒火棍都不如。

此時,崖山人已經在庫頁島上的死火山口尋找到了硫磺。同時根據土法,以各種人畜的糞尿,加上石灰以及草木灰等,堆積在磚池內,加以發酵。由於庫葉島溫度不高,且晝夜溫差大。崖山人在磚池附近建造暖房,以增加磚池內溫度,促進硝石產量的提升。至於木炭,庫頁島上的樹木多到無數,燒製木炭輕而易舉。

不過,中國人普遍認知的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黑火藥配比,其實並不太好。在鴉片戰爭前,英國人已經知道了黑火藥反應公式,由此得出理論最佳火藥配比:

硝:硫:炭=74.84:11.84:13.32

英國海軍由此配比出兩種配方:

槍支火藥:75:10:15

大炮火藥:78:8:14

這是因為槍支火藥與大炮火藥需要的燃燒速度不同,從而將比例微調。

經過種種努力,崖山人的軍事技術終於提升到當世先進水平。63年年底,兩艘新建驅逐艦編入現役,代表新華夏在海外的軍事存在進一步增強,已經能夠與英法等海上強國在遠東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