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自己搭建的茅屋,即使是尖頂,也幾乎沒有超過兩米的,即使印第安人身材矮小,平均都是1.5到1.6米的身高,但是,想要進入自己的房屋都要低著頭,彎著腰,縮著一團,擠坐在屋內。房間,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睡覺的地方。也就村落中作為議事大廳的房屋稍微高大些,能夠擠坐下十幾人,讓大家開個會。
但是,看看這些外來者的房屋,僅僅接待用的客廳,就能容納下不下百人。雖然在崖山人看來,不算什麼,但是在野牛部落人看來,就是近乎神跡了。
不僅如此。房間內,想象印第安人那樣,大部分人家都是緊緊一個磚石或者木頭搭建的床,矮小的類似於凳子的玩意,除此以外,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家具。而這群外來者呢,家具分類十分明確,無論是吃、睡、聊天都有一套完整的家具。眾人原本還不明白這些家具的用途,待崖山人首先示範了用途過後,才明白這些家具使用起來是多麼的方便。自己以前的生活,簡直就是……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接著,天氣臨近傍晚,崖山人打開電燈,開始招待這些野牛部落之人。
這些印第安人傻呆呆的看著明亮的電燈,即使眼淚都被刺激的出來了,還是忍不住的繼續觀看。崖山人趕緊示意他們收回視線,尼瑪,萬一眼睛看壞了,就做不成朋友反為敵人了。
接著,崖山人獻上了此時所能戰士的最佳食物,土豆燉牛肉。隻讓這群印第安人熱淚盈眶,“媽的,牛肉俺們也吃多了,怎麼就沒有這個味呢。”
結果,崖山人還沒怎麼動筷子了,這群印第安人麵前的牛肉連同土豆就不見了蹤影。崖山人不得已,隻有繼續加大供應量。最後結果,最能吃的印第安人戰士首領,吃了足足4大盤土豆燉牛肉。要知道,崖山人此時裝牛頭的盆子,還真是盆子,與後世人經常使用的臉盆大小差不多。就這樣,被他們吃完了。
由於語言不通,雙方隻能用手勢與表情展開交流。雖然困難,許多地方難以了解,許多時候都是雞同鴨講,不明白深切含義。但是由於隻是初步結識,隻要相互之間表達善意就好,倒也不用太多言語。
在待到了第二天,這群印第安人就回去了,不過,留下了一名小姑娘,就是族長的女兒娜塔莎。是個隻有十三四歲、很活潑的小姑娘。崖山人留下她,自然是想讓司徒寧熙學習他們的語言,以便以後的交流。
而小姑娘之所以願意留下,自然是因為崖山人“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以及寧熙送給她的一套漂亮裙子。
隨後的一段時間裏,雙方互動逐漸加強,聯係越加緊密。
崖山人心裏其實有些數,知道當初切奴克人能夠知道崖山人的到來並發動對崖山人的進攻,信息來源必然來自野牛部落。因為崖山人所處是野牛部落的領地。但是沒關係,無論是國家與國家間,還是部落不部落之間,都不會是簡單的非敵即友的關係。
崖山人需要野牛部落的勞動力與肉食類物資,而野牛部落也需要與崖山人結盟以對抗“殘暴”的切奴克人。雙方很快就各取所需的結成了非正式的同盟關係,野牛部落也正式遷居到崖山人的城牆之外居住。崖山人幫助他們建造了房屋,並圍砌了城牆,讓崖山人的城牆變成了內城牆,安全性更加增強。
不僅如此。在野牛部落的穿針引線下,周圍許多較小的部落紛紛投靠過來,尋求與崖山人的結盟。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崖山人“不求回報”的高風亮節的舉動。因為崖山人是“免費”幫助他們建造房屋,並教授大家種植的技巧,讓大家第一次知道了吃飽的滋味。
崖山人所要求的,不過就是“等價”交換,比如崖山人可以用一匹布交換一頭野牛,一把刀可以交換一匹羊什麼的。各取所需,大家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