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有禮有節的話,贏得了大多數人的讚同。
林航心中一愣,這可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正好自己也從電腦裏查到了不少資料,舉手發言,“大家好,我叫林航,張先生的觀點,比如避開滿清,尋它處發展,我是讚同的。不過,後麵關於到澳大利亞發展的建議,我有些異議。我覺得,澳大利亞未必有北美適合我們。澳大利亞最早的一批移民是1790年的來自英國的自由民。而美國即將與1776年獨立。表麵上看,時間上,去澳大利亞更為合適。但是,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完全占據整個北美南部的領土的。美國剛獨立時,隻有北美十三州,一直到1803年才通過路易斯安那購地法案獲得了美國中部地區,然後又用了接近百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領土擴張。比如舊金山,1769年才有第一批西班牙人抵達此處,1846年美國才名義上占領此城。美國人獲得其餘西部城市的時間也都是差不多這個時間。從時間上,去北美發展其實更加合適。
還有,澳大利亞除了礦產,其他無論是氣候還是耕地什麼的其實並不適於我們發展,後世的澳大利亞人口一直在2000萬左右。相較於美國,僅僅是加州,就有4000萬。這就說明了,美國的氣候與耕地,更加適合我們發展。”故意頓了一下,“現在是1760年,及至1840年左右,足有80年時間,眾人難道認為,這麼多年的發展,還不能夠讓我們擁有遏製將來美利堅的發展的能力,為中華民族開拓出更加宜居的生存空間嗎?”
林航的話,由於有論據的支持,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最後的幾句話,更是贏得了中二青年們的支持。
張柏林肯定也是看過穿越文的,想了一會,說道,“也許北美更加適合我們。不過,我們想要生存下去,總歸要借助外力的,最重要的就是漢人移民。而要想移民,距離無疑是最重要的。否則,運輸成本將高到我們無法接受。相較而言,北美到亞洲比起澳洲到亞洲的距離可是還要遠上不少的。”
林航笑著說道,“張先生說澳洲距離亞洲更近,其實並不客觀。如果從亞洲北部抵達北美,也就是太平洋北航線,其實距離更短,隻是有一半時間處於冰凍時期。當然,這一點可以克服,因為我們不會全天候移民。還有更明顯的優勢,北方航線,除了俄羅斯,就沒有其餘海軍強國勢力。而亞洲至澳洲,可是遍布西班牙、荷蘭、英國的殖民地,對於我們移民十分不利。因為,我們不可能將移民一站式的從亞洲直接運送到澳洲,必須有中轉點。而這些殖民者想比不願意讓我們順利移民以壯大自己,並威脅到他們。”
張柏林覺得此言有理,也就不再反駁。
林航與張柏林,這一對幾乎是一輩子政敵的人,就有了第一次交鋒。交鋒結果,林航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