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婆婆吩咐幾人不要吃太多免得鬧肚子之後,就離開了,她還要忙呢,哪有時間跟這幾個淘氣的小鬼瞎磨時間啊。
在李玉那裏大敗的李芳很不死心,核桃吃得多了,小肚子也飽了,想起剛才彈杏兒米米輸給李玉的事情,心有不甘,於是她又找上了李心圓,並且為了防止輸,她事先把屋子裏的杏兒米米藏起來幾棵,剩下的才拿出來分。
於是,兩人一人一邊開始了大戰,李玉去窮極無聊,書啊書啊,這是李玉目前最盼望的,那些童話故事其實根本就不吸引她,怎麼說她前世已經有家有兒了,怎麼可能對於那一堆根本就是騙無聊小孩子的單純故事有興趣呢,隻是,在她們家,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的情況下,像李玉這種人,對於發呆發傻完全不感興趣,除了看看書還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嗎?她也早就過了喜歡到處溜達瞎晃的年齡了。
就在兩人興致勃勃玩耍著彈杏兒米米的時候,屋頂上突然傳來啪嗒啪嗒的聲音,其實從開始吹大風起,屋頂上就一直傳來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聲音都有,這些都是因為風吹下來的樹葉或者幹枯的樹枝發出來的,而現在這種聲音完全不同,就好似一小團稀泥使勁扔在瓦片上發出的那種聲音。
太響,很容易就會引起注意,三人全都抬起頭來看,卻發現聲音過後什麼也沒有了,頭都抬軟了的時候,聲音又出現了,最先是慢慢的好久才會響一下,後來越來越急直到開始連續起來,同時,地壩也發也沉悶的聲音,轉頭一看,才發覺,真的下雨了,而且很大一點一點的。打在地上,場起泥沙後就是一個小窩,突然間讓李玉想起某個電視中的形容詞,雨打沙地萬點坑,現在就有點這樣的感覺吧。
這雨大的不是因為它密,相反的,雨滴很少,相隔的空間很大,但是時間卻不長,最關鍵的是,豆大一滴一滴的雨,打在地麵上就是一個小坑,揚起不少混了水的混沙,也難怪屋頂上會有這麼大的聲音。
平常的雨是沒有這麼大的,今天李玉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雨,李芳顯然也是,她也才三歲而已,(剛過了生日兩個月)對於更小的時候當然沒有什麼記憶,現在看到這麼大的雨竟然傻傻的跑到地壩去體驗一番,不用說,被打疼了吧,嘟著小嘴的又跑了回來。
這一下子輪到了李心圓笑了,李玉在一旁看著兩兄妹的樣子,簡直是應了那句話,十年風水輪流轉,說不定哪一天就到了誰家了,誰讓剛才李芳笑得如此誇張呢,現在現世報來了吧!
幾人嘻嘻哈哈的時候,李媽起來了,倒也不是幾人有什麼先見之明,李媽沒有出現她們就知道了,而是狗娃這個小鬧鍾開始鬧了起來,李媽恐怕想不起來也不行。
下大雨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飄,李玉家屋沿下的地麵全都是泥巴,平常一下雨的時候,半個屋沿下的地麵都是濕濕的,雖然地壩邊到屋沿下的那一層階梯是石頭,但是卻沒有什麼效果,隻要一到下雨天,雨直接就飄過了那一層的石頭到了裏麵的泥巴地麵上來了,不但是外麵是濕的,連屋沿下也是濕濕的,幸好李玉家鄉這邊修房子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屋沿特別的寬,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避免了下雨天雨飄進房間裏的尷尬情況。
李玉她們早就把她們玩的地方從屋沿下麵搬到了陶屋裏,李玉就坐在門坎上麵看著外麵的雨,迷蒙的眼神好似處於走神之中。李芳坐在門坎的另一邊,李玉家的門是那種老式的木門,兩扇開,門坎至少比小孩子坐的小板凳還高,同樣的全是木匠純手工做出來的,沒有用任何鐵釘,呃,除了外麵的鎖之外!就連活頁也是木頭那類古老的活動連接。
外麵的雨越下越大,再也不像是剛才一樣全是大滴大滴的了,變成了又密又急的雨絲,不用說,屋沿下的地盤也保不住了,就是坐在門坎上的她們,都能感覺到一陣濕氣撲麵而來。
“怎麼辦,下這麼大的雨,我們怎麼回家呢?”李芳不無擔心的看著從屋沿下流下來的大股大股的水,彙在一起沿著院壩邊比較低的地勢流向外邊的菜園子,再給過菜園子開墾出來的排水溝直接著到崖坡下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