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說的北京來的王爺確實就是信王府的車隊,經過二十幾天的長途奔波,他們終於來到了南城外京,這裏是天才告訴大家集合的地方,南京各級官吏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紛紛出城迎接,按照常理這時候周盈盈幾個人就應該到進入南京城裏等待了,但是到了城門口幾個人卻突然間改變了主意,她們決定不進入南京,就在城外等待天才。
天才就在尋找自己人的時候,卻不知道這之前的幾天周盈盈這些人經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風波。
事情是這樣的,一路上張年強、張年立兩兄弟沒少跟幾位王妃講述自己跟隨天才這一路上是多麼的凶險,兩個人雖然是獵戶出生,但是講起故事來卻經常加入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在裏麵,每每都是把幾個人嚇得心驚肉跳,但是每個故事的結局都是天才成功脫險。這時候兩個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拿起水杯喝一大口水,之後就是開始歌頌天才的智慧以及手下人的精明能幹,當然包括精明強幹的自己。
每到這個時候,楊明都會在事後悄悄地叮囑兩個人,讓他們兩個報喜不報憂,不要給幾位王妃增加煩惱,兩個人雖說答應了,但是幾位王妃每次想起天才的時候都會把兩兄弟找過來詢問一番,每到這個時候,楊明的叮囑就不起作用了,兩個人又開始口水橫飛的描繪起自己心目中的曆險場麵。
但是最近幾天幾位王妃的心情比較煩躁,自從自己一行人來到南京城外之後,一批又一批南京官吏前來拜訪,來的人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幾位王妃趕緊進城,畢竟是王妃,雖說現在皇上對信王殿下不太滿意,但是畢竟是兄弟,如果他的家屬真的在南京地界出了什麼問題,這些人的腦袋沒準就保不住了。
所以上到南京鎮守太監,下到知府小官都被派出來勸說,一時間南京城郊成了一個熱鬧的地方,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前來圍觀,南京兵部為了保證信王家眷的安全,特意派兵出城保護,這樣一來可是給了言官們以口舌,本來就閑的沒事不知道怎麼才能討好魏忠賢,這下子終於是有借口了。
一時間,南京言官開始上書彈劾信王包括各地鎮守太監,這些太監都是魏忠賢的手下,彈劾起來更加是不遺餘力了。
他們彈劾的主要內容是信王到南京就藩,現在卻連人都看不見,再加上南京地位比較特殊,當年明成祖朱棣為了防範自己的兒子朱高煦造反,特意把他調離南京,分封到山東樂安,現在信王車駕在南京踟躕不前,恐怕是在打著什麼別的心思。
奏折送到了北京,魏忠賢滿意的笑了,他對於自己手下的辦事效率還是比較滿意的,雖說跑了信王,但是這一招棋走的也是不錯的,於是他拿著奏折找到了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本來心裏還有有點後悔,因為沒有找到信王直接謀反的證據,再加上自己母後的勸說,他已經有點搖擺不定了,正在考慮是不是應該給自己這個弟弟應有的排場與待遇,就在這個時候魏忠賢進宮了。
“陛下,這些都是朝臣彈劾信王車駕在南京城外踟躕不前的奏折,還請陛下裁決”,魏忠賢一邊說著一邊把一大堆奏折放到禦案上,並且故意碰了一下,奏折掉了一地,這樣看起來就顯的更多了。
天啟皇帝心裏的火一下子就騰起來了,他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在禦書房裏一邊走動一邊說道:“信王信王,真是不讓朕省心,朕本來還想對他關照一二,沒想到他卻變本加厲了,還沒有朱由檢的消息嗎?”
正在氣頭上的天啟皇帝慌不擇言,竟然直呼信王的大號,可見是氣壞了。
魏忠賢趕緊跪到地上,裝作誠惶誠恐的樣子,低聲說道:“回陛下,自從信王殿下出京之後,為了保證殿下安全,奴才特意派出一名錦衣衛千戶隨行,不過信王殿下好像是誤會了,他偷偷擺脫了錦衣衛,不知道去了哪裏,不過聽人說好像是從天津下了海~~~~~”。
“夠了”,天啟皇帝打斷了魏忠賢的話。
“這件事魏卿做得很好,我看是他信王心裏有鬼所以不敢叫人隨行,傳旨下去,從即日起十天之內如果還沒有信王的消息,就扣押王府其餘的人,到時候朕再做定奪”。
“奴才遵旨”,魏忠賢恭恭敬敬磕了一個頭,慢慢的退了出去,出門的時候臉上的褶子都快擠到一起了。
天啟皇帝下詔的時候是天啟六年十二月十號,天才上岸這天就已經是十二月十九了,再有一天皇上定下來的期限就要到了,到時候隻要天才不出現,自己王府裏所有的人都要被軟禁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