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王鵬拔腳就要出門(1 / 2)

吃過早飯,王鵬拔腳就要出門,被王俊逸喝住了:“剛咽下喉嚨,就要跑?還不給我化錫去!東關魏家的嫁妝,急等著用,你不知道?”

王鵬心中不滿,卻不敢流露,乖乖去錫坊裏點火化錫。魯王工坊世代做錫雕,化錫製板是第一步活。這並沒什麼難,王鵬已經完全掌握。在灶裏燒猛火,厚鐵鍋裏放入錫塊,錫溶點低,半袋煙功夫就化成了錫水,用勺撇去殘渣,舀起半勺小心翼翼灌入腳下的蓋板裏。蓋板由兩塊被打磨的極光滑的石板做成,兩塊石板之間放入一根粗棉繩,棉繩圈成方形,兩個繩頭垂出石板外,這就形成了一個小模具,錫水由繩頭處的開口灌進兩塊石板中,時間不長就凝成錫板,掀開上麵蓋板,用鐵鉗夾出來,扔到一邊放涼後就可以用了。

王鵬毛毛躁躁化罷兩塊錫板,隨手扔在地上就要走。王俊逸一邊做活,一邊注意觀察兒子,

所以提前警告說:“別急著走,過來看看我做活。”

王鵬隻好把心收回,站到父親身邊。父親今天做的是仙鶴燭台,正在做的是仙鶴的頭部,這最需要技巧。他見兒子規規矩矩站在身後,頗為滿意,於是又向兒子拉起魯王工坊老輩子的事。

“你別再說了,我耳朵起繭了,”王鵬說,“不就是康熙爺喜歡咱的錫雕,乾隆爺嫁公主咱做的嫁妝,民國四年在巴拿馬拿了萬國博覽會銀獎,你都說了二百遍了。”

兒子以這樣的口氣跟老子說話,而且不拿老祖宗的寶貝當回事,王俊逸的火騰的冒起來,吼道:“你翅膀硬了是不?跟老子這麼說話?老輩的東西在你眼裏就這樣一文不值?你倒是做一個我看看?”然後又補充一句:“給我滾,別在我眼前瞎晃!”

王鵬巴不得這句話,一步跨出門檻,早沒了影。

王鵬娘聽爺倆又吵,就趕過來,見丈夫靠在椅背上喘粗氣,就說:“你也是,和孩子合得著生這麼大氣?”

“合不著生氣?他都這麼大了,原指望把手藝傳給他,你看看,他是那塊料嗎?你看你生的,都是些啥玩藝!”

“光我生的?沒有你我能生得出來?他那熊脾氣,還不是隨了你?”王鵬娘反駁說,“實在不行,就傳給程子、雷子。”

王雷是小兒子,今年隻有七歲。

“程子我看是塊料,可說不準哪一天親爹找來,我不是白傳了?小三,才七歲,猴年馬月才長大。”

“小孩見風長,轉眼就長大了。”

“長大了我也老了,咱這錫雕,沒有十幾年能出得徒?”

夫妻兩人各自長歎口氣,王俊逸的氣此時也消了,繼續做他的活,“你也忙去吧,去店裏看看。”

王鵬一溜煙跑到小陽春戲園。小陽春是萊城唯一有固定戲園的班社,唱萊蕪梆子,一般下午晚上都有演出,上午多是排練。排練在後院裏,偶爾也有人去看,當然是不要錢的。王鵬氣喘喘籲籲趕到時,已經有四五個人,果然順香齋蘇家的大兒子蘇盛玉早就到了。見王鵬來晚了,臉上有些得意。王鵬擠過去,坐到蘇盛玉身邊,問:“鹹菜,演到哪了。”蘇盛玉字賢才,又因順香齋也製作鹹菜,所以王鵬給蘇盛玉取外號“鹹菜”。

“不會自己看?”蘇盛玉有些不高興,“以後你注點意,別亂叫人外號,尤其在雪蓮麵前不準叫。”

雪蓮是小陽春正紅起來的旦角,隻有十四五歲。蘇盛玉王鵬這兩個半大小子,天天往小陽春跑,全是為了雪蓮。

小陽春是萊蕪梆子科班正宗。他們尊崇的前輩是徽戲科班“老陽春”。據說,大約在乾隆年間,老陽春順運河沿驛道,輾轉流離,最後在泰山東麓的萊蕪落下腳來。此時,粗獷高亢的秦腔,也流傳到了萊蕪。萊蕪人按照當地習俗、方言和自己的喜好,將徽戲和秦腔巧妙結合,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萊蕪梆子。萊蕪梆子高亢雄壯,行腔流暢,如唱似說,質樸自然,正和萊蕪人的心性。它最具特色的是“謳腔”,尾音用假聲翻高、往裏吸氣演唱,“謳--”的一聲,清亮高亢,餘音縈繞,鄉村靜夜,遠播數裏。因了這緣故,萊蕪梆子在鄉間普遍被叫作“萊蕪謳”。萊蕪梆子的表演粗獷豪放,長於誇張,而小旦的台步,卻又那樣精巧細致,稍大而節奏緩慢,整個身體從上到下渾然一體協調扭動,把懷春少女扭捏而又生機勃發表現到了極致。雪蓮學的是旦角,入班兩年就開始演主角。她的唱腔好,台步更是走絕了,台上一走,台下年輕後生就看直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