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紀末,隨著人類機械化的發展以及物質條件要求的不斷提高,對地球上的各種自然資源的需求掠奪式開發,使得自然資源日益枯竭。雖然人類在上世紀後期加大了對太陽能、水能、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但對於不斷增加的人口隻是杯水車薪。而且全球氣候的異常更是令其雪上加霜。為了生存下去,人類前後相繼提出了對太陽係中其它行星的開發計劃,並在月球與火星上建立了大規模的空間站。不過火星與月球上異常的生存環境無法適合人類大規模的移民。或許是上天幫助吧,人類在火星兩極地區找到了一種極為珍貴的物質—精鋼。不僅十分堅硬,而且帶有磁性。並且它的伴生物—一層薄薄的微生物,可以將任何物質元素分離。這一發現轟動了整個人類,因為這為人造氧氣與水提供了基本的基礎。
在這兩次發現的基礎上,人類於24世紀中後期提出了在地球外建立一個地球圈的計劃,這即是後來的“星球二號”。並對該計劃進行了係統化的解釋與分工。於是,人類史上最為浩大的工程開始了。
在這個計劃中,人類打算建造一個大到可以環繞整個地球的居住圈。看似簡單的一個計劃卻花費了上百億人類前後一個多世紀的努力才完成。
星球二號是由三個同心環組成的。第一環即是第一圈。它距離地球表麵大約有3000公裏,自身寬度隻有200多公裏,高不過10公裏。但這一圈的建築是由精鋼的混合材料建成的,不僅質量占到了全部質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還是星球二號的重力控製係統。前麵講過精鋼具有磁性,人類在這一特性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使它的磁性翻倍,於此同時,它還逆著地球自轉方向以1.2倍地球自轉速度旋轉,這使得星球二號內部的時間和重力與地球上基本相同。第二圈與第一圈相距較近,隻有20公裏的間隔。不過第二圈的寬度達到了驚人的1000公裏,高度將近50公裏的一個上大下小的幾何體。這一個圈層就是人類的居住地。這一圈也是星球二號中最為核心的區域。據統計,當時地球上一共有200多個國家,150多億人口,按照各個國家的政治,地域差異以及人口數量劃分為51個區域,各個區域都由人們直接選舉出區長官決定全區的一切重大事物。而這51個區長官又構成星球二號的全體委員會,負責關於星球二號內外一切重大事物,並有全決定是否使用武力。一個區又根據職能的不同細分為四層。最下一層是宇航發射中心以及軍隊的駐區,這裏擁有當今世紀人類最為頂尖的科學技術以及科學成果。上麵一層是能源分配中心,按照一定的比率分發給其他三層。再上一層就是一般人民的居住地。由於這一圈的麵積是最大的,就更加詳細地按照一定的人口,以大,中,小三種城市合理安排,還在城市之間的空地上設立了一片片的人工機械森林,用來提供氧氣。最上一層則是生產區,是食物與水的生產地,這裏大規模地使用無土栽培技術,而且太空中的各種射線令植物生長翻倍,產量每年不僅能滿足人類的需要,還能為各種畜牧業養殖提供充足的飼料。第二圈向後幾十公裏就是第三圈,不過這一圈比其它兩圈有些不同。它隻有幾百米高,但寬度卻有2000公裏。它的表層有著密密麻麻的太陽能光電板,下麵是一條條粗大的導管,與第二圈中的能源控製中心相連,為人類提供所需的電能。而且當時光電技術不斷提高,能源轉換率高達79%。人類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度過了危機,一直向前。
……
創紀曆131年元月5日晚,21區的宇航中心。(創紀曆,以2470年人類開始星球二號計劃為創紀曆元年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