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學期,許多大一新生都開始了大學的另一門必修課:談戀愛;慕容雲他們班也不例外,不管是“花”還是“草”,大部分都有了臨時的“主”;沒有課的時候,同學們基本上不再來本班的教室溫習功課,都與自己的“另一半”相約去圖書館或其它的公用教室自習,或者是去操場、湖邊等地方花前月下了。

日子一天天滑過,江漢市的著名景觀慕容雲已經基本上盡收眼底,對這座城市的探索也就不再孜孜以求,他將自己年少輕狂的心從都市的繁華收回到寧靜的校園,不再流連於江漢市的大街小巷,也將隻身橫渡長江、極目楚天舒的豪情壯舉沉寂於心,卻依然還是“不務正業”。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慕容雲就迷上了中國古典文學,借助字典閱讀了當時家裏藏有的《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等名著,以及《嶽飛傳》、《楊家將》等章回體小說;父親雖也明白開卷有益的道理,卻擔心他因為過早接觸這些“閑書”而影響學習成績,三令五申的告誡他暫時不要再看諸如此類的書籍,尤其是長篇小說。一直到小學畢業前,隻要發現他的房間或是書包裏有類似的書籍,父親一定會采取極端的措施:皮帶侍候!

上初中以後,父親雖已不再對慕容雲采取強製措施,限製他的讀書範圍,但也會叮囑他要以學業為重;慕容雲自己也確實由於學習任務的逐漸加重,適當的減少了讀這些書的時間,但讀書的興趣卻越來越廣泛,逐漸由古典名著向現當代書籍過渡,而後又開始涉獵外國文學名著;然而,讀過幾本譯成中文的外國名著後,小小年紀的他就決定短期內不再看這些翻譯作品,他的理由是:一個好的翻譯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作家和文學家,也就很難在作品中切實而完整的反映原著者的意願和靈感,等將來自己的外語水平達到一定的水準,再去讀外文原著。這也是他一直比較重視學習外語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累積,慕容雲覺得自己最喜歡的還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尤其是古典詩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以及《古文觀止》中許多課本以外的詩句和名篇,他都能熟練的背誦。

高中二年級文理分科時,數理化成績都相當不錯的慕容雲毅然的選擇了文科,考大學時,按照他自己的意願,本來是要報考中文專業的,但父親和母親都說,學中文將來擇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舞文弄墨”也不算有一技之長;於是,他聽從父母親的勸告,報考了當時比較熱門的國際貿易專業。

如今,步入了大學校園,沒有了升學的緊迫感,也沒有父親的幹涉,慕容雲感覺上大學真是太自由了,天地是如此的廣闊!學校圖書館裏那些少人問津的“經史子集”,以及《全唐詩》、《宋詞五百首》、《元曲精選》都成了他書桌上的常備書籍;他還給自己訂了“學習計劃”,每天一定要背誦其中的一些篇章。

他們班的教室是隻能放二十四張書桌和一個講台的小型教室,他的座位在最後一排的左側,是入學時他自己選的。

除了外語課和國際貿易專業課,其它的公共課程和在教室的大部分時間,慕容雲就是“潛心鑽研”這些國學典籍。而在教室的第一排,也總是有另一名女同學孟聰慧在溫習功課。孟聰慧的家也在江漢市,她是整個外貿係公認的“係花”,而外貿係的“係花”,自然而然的也就是整個“中南?財大”的“校花”。

教室裏經常是隻有他們兩個學生一前一後的“各自為政”,孟聰慧每次離開教室之前總會很有責任心的叮囑慕容雲:“別忘記鎖門!”;而慕容雲,除了偶爾向孟聰慧借作業和筆記來抄,極少與她交談或是有其它的交流;他明白自己還是有一些不可告人的自尊心在作祟。

在這期間,慕容雲時常看到,其他係的男同學或者本係的一些學長們,有時來到教室和孟聰慧聊幾句,遞給她一封信;時而在回宿舍區的路上,也會有男同學等在路上和她“搭訕”;慕容雲心知肚明,“他們”都是孟聰慧的追求者,但卻一直沒有聽說她和哪個男生真正的交往過。

慢慢的,慕容雲感覺自己的心裏起了微妙的變化,每次走進教室,都會不由自主的先望向孟聰慧的座位;教室對他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隻要覺得孟聰慧會在教室裏,他都會去;盡管兩個人不會說一句話,甚至連眼神的交彙也沒有,可是他就是喜歡,喜歡兩個人共處一“室”,喜歡一抬頭就能看到她的那種帶著甜蜜和欣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