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她和燕兒相處過一些日子,燕兒是什麼樣的人她不是不清楚。
就算是當年,燕兒之所以甘願被耶律賢帶走,不過是為了楊家一百多條人命和整個晉陽城數萬的百姓。
當時耶律賢以十萬鐵騎駐紮在晉陽城外,隨時可以踏平晉陽城。
契丹鐵騎本就厲害,加上當時晉陽城剛剛遭受過宋軍連續一月的凶猛攻擊。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看,那十萬的契丹鐵騎屠殺晉陽城不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燕兒知道這其中的利害,不願意楊家遭殃,更不願晉陽城的百信受苦。所以權衡再三,她才答應了做耶律賢妃子的事。她以自己的終生幸福來保住楊家,保住晉陽。這種舍棄小我,成全大我的犧牲精神,卻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
不過,折賽花卻懂。
她感歎這世上竟然還有這麼癡情的女子,更感慨這世上竟然還有這麼有民族大義的女子。
萬般無奈之下,她做了一個決定,讓燕兒帶著楊寧羽的孩子去大遼。
既然不能反抗,那就隻能順其命運。在當時的環境下,反抗隻有死路一條。不僅楊寧羽要死,楊家要死,還有晉陽城的百姓也要死,關鍵是燕兒肚子裏的孩子也會死。
這不是她想要的結果。所以,她決定和所有人隱瞞燕兒懷孕的事情。
畢竟,這件事一旦傳出去,那以耶律賢的性格,必然不會再留那孩子的性命。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隻要能保住那孩子的命,那未來就還很長,一切都可以從長計議。
隻不過,她沒有想到十幾年後的今天,楊寧羽會死在遼營。
如果他不死,那興許有一天他和燕兒這一家三口會有能夠團聚的機會。可現在他死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他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見自己的孩子一麵,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留有一個後代。於是他終究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對於折賽花來說,既然已經沒有了兒子。也隻能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孫子的身上。雖然現在其他的六個兒子都分別成了親,有的也已經給自己添了孫子。可對於她來說,誰的孩子也沒有楊寧羽的孩子重要。
因為楊寧羽的孩子,就是她的故人蕭思溫的孫子。他的血脈裏,留著那故人的血液。
隻要血脈在,就代表那份愛的傳承還在。
所以,看著燕兒將那條血脈保護得如此好,她的心裏多多少少還是有不少安慰的。
而且,以燕兒現在的身份和地位,他日讓那個孩子登上大遼國的皇位也是極有可能的。
她並不貪戀權位,當初他楊家在北漢,也是數一數二的朝廷要員。可對於她來說,那些權力和金錢,對她來說,根本就毫無意義。
可這一次不一樣。她的兒子是被耶律賢所殺。而耶律賢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大遼國的皇位。而如果能讓她的孫子成為未來大遼國的皇帝,那豈不是對耶律賢最好的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