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兵,綠色方陣中最基本的構成,最富活力的一分子。
在本書中,“兵”不是特指的“這一個”,而是由數十名、數百名、數千名張兵、王兵、李兵、趙兵……甚至更多的士兵群體和一個“我”組成的一個代號、一個“混合體”。在書中,他時而跳出來作“壁上觀”,時而融入其中娓娓道來,又時而沉湎其中引經據典,像我,似你,如他。
魯迅先生在《二心集·答北鬥雜誌社問》裏說:“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又說:“模特兒不用一個一定的人,看得多了,湊合起來的。”
《兵生活》所記敘的,正是“兵”在軍旅生活中,所經曆的苦樂年華,所品嚐的酸甜苦辣;述說著軍旅生活中的一點常識、一個方法、一段感悟,甚或是片斷的箴言警句、記憶景象,八十一篇文章,均凸顯出十足的兵味,迸發著青春的激情。
二
如歌軍旅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基層官兵:有身背鋼槍,站哨值勤的邊防哨兵;有銳意革新,勇攀新高的“大學生兵”;有養豬種菜,無私奉獻的“豬狀元”……他們是綠色方陣中最基本的構成,最富活力的一分子;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踐行著一個兵的誓言,用無私的奉獻鑄就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他們憨厚的形象、樸實的言語,火熱的軍營生活,鮮活的士兵故事,深深地感染著我、驅使著我:該為他們做點什麼!寫點什麼!
三
我在想:隻有走入戰士的心,撥動戰士最關注、最敏感、最具普遍性的那根“弦”,把準“命脈”,點準“穴位”,文章才有“魂”,才能立得住。
寫兵心、記兵事、抒兵情、出兵味,介紹一點部隊生活應知、應會的常識;與他們一道探討部隊工作和生活的方法;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談一點體會和感悟;摘錄一段令人難忘、給人啟迪的箴言警句;為熱愛軍旅生活的人們打開一扇了解國防教育知識的“窗口”;為業已走入這個綠色方陣的官兵提供一個洞悉部隊生活的“成長路線圖”;為帶兵人送上一本探索帶兵規律的“完全攻略手冊”……
了解部隊生活的“窗口”,
走入綠色軍營的“通行證”,
探索帶兵規律的“金鑰匙”,
普及國防教育知識的生動教材。
這是我的矢誌追求和畢生努力。
四
赫爾岑說:“生活的最終目標是生活本身。”
抱著“為兵做點什麼”的願望,和對士兵生活的深情回望、對士兵戰友的深深摯愛,“潛心道味”,寫就《兵生活》。述寫的都是廣大基層官兵的生活,娓娓道來的都是官兵們工作學習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輔以最基礎的常識、通識。兵的故事,兵的話語,兵的思想,兵的生活;都是身邊的人物,熟悉的景象,“在哪兒見過”、“似曾相識”,這兒、那兒總有兵的影子、兵的記憶、兵的味道,淡淡的景象,輕輕的述說,努力從平淡中凸顯一份美麗、一點哲理、一個方法……如同清澈的山泉美麗而歡快著……晴朗你的眼睛,縈牽你的思緒,啟迪你的心智,滋養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