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3)

思情篇 辭賦文論

淺談中華辭賦革新發展問題

中華辭賦,是中國文學一個獨具特色的文體,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文化與精神遺產。辭賦源起於晚周,興盛於漢唐,流傳兩千多年。它曾是一代文學的主流,熾盛一時,業績輝煌,留下了許多傳世名篇,成就了不少辭賦大家。雖然自五四後辭賦文學一度沉寂荒疏,幾乎銷聲匿跡,而在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尤其是21世紀,中華辭賦又再度呈現偉大複興的局勢。

在中華辭賦複興而走向新的輝煌進程中,論其首功與巨大貢獻,不能不說應歸功於順曆史潮流、承時代召喚而率先點燃中華辭賦複興與革新之星火的潘承祥先生,以及率先發起和鼎力推進中華新辭賦創作運動的中華辭賦家聯合會。同時還有不少辭賦研創組織,有關辭賦創作的報刊、網絡也相繼問世;各地辭賦征文、辭賦創作講座、辭賦研討等不斷湧現。辭賦作品越來越多地見諸各地報刊、網絡與電視媒體。中華辭賦作家隊伍也逐步發展起來,老中青皆有,海內外遍布,推動著中華新辭賦不斷發展。在此,筆者試就如何抓好中華辭賦革新,促進中華辭賦大發展,談一些個人淺見。

一、緊扣時代脈搏,是推動中華辭賦發展的根本。

人們常說,國運昌,而文化興。任何一種文化的興盛,都是某一時代的必然產物。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較為穩定,環境相對寬鬆。這是我國當代文化、文學事業包括中華新辭賦不斷繁榮興盛的根本和基礎。

當前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中華不斷崛起,民族正在複興的偉大時代,要推進中華新辭賦的大發展大繁榮,我們的辭賦組織,以及辭賦作家,必須要緊扣時代脈搏,把握時代精神,去創作更多更好而符合時代要求、反映民眾心聲的新辭賦名篇佳作。現代人寫賦,要為現代人閱讀,要被現代人欣賞。因此,在辭賦創作中,在題材選用,或語言選擇,以及主題、立意等方麵,都要有時代氣息,符合時代潮流;在寫景、狀物,或抒懷、記事,以及或褒或貶等方麵,都要有時代特色,反映時代精神。如果現代人寫的辭賦,不被現代人喜愛,不被現代人傳誦,就不大可能有多大的文學價值和生命力。反之亦然,一篇現代辭賦作品,如有更多現代人喜愛和傳誦,必將是流芳百世的佳作。

二、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是推動中華辭賦發展的關鍵。

中華辭賦,是我國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是其他任何國家的任何語言文字都難以企及的文體。班固《漢書·藝文誌》雲:“不歌而誦謂之賦。”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曰:“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誌也。”中華辭賦,也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文學體裁。在兩千餘年的曆程中,由於許多辭賦大家在遵循辭賦基本規律和特征的基礎上又不斷對其革故鼎新,遂使中華辭賦得以不斷發展和繁盛,深受不少民眾的喜愛,得以流傳至今。

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要推動中華辭賦的大發展,使之真正成為我國文壇一朵燦爛的奇葩,深受更廣大民眾的喜愛和傳誦,就要努力踐行中賦聯提出的“宏揚國學,革新辭賦,創研並舉,追求卓越”的宗旨,切實做到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創作更多優秀的受民眾喜愛的辭賦作品,在中國文壇振臂高呼,獨樹一幟。辭賦有別於詩、詞、散文等文體。我們要認真把握辭賦“鋪采摛文,體物寫誌”的本質特征,遵循辭賦創作的基本規律,並順應時代精神不斷創新,使辭賦作品成為“立意高遠,氣勢恢弘,語言華麗,句式工整,音韻鏗鏘”之美文。現代辭賦,就要有現代的生活氣息,就要有現代的華麗文采。在語言文字方麵,要用典但不宜過多,盡量不用冷僻字詞。在行文格調方麵,要華美明快,生動簡約,不要晦澀費解。在主題方麵,要有良好意境,要有深刻內涵。一篇新辭賦,既有傳統的古風古韻,又有時代的新詞新意,那才可能算得上是優秀佳品。

三、各方協同助力,是推動中華辭賦發展的重要條件。

現代新辭賦雖已有了好的發展勢頭,但要推進中華辭賦革新,實現中華辭賦大業振興,還任重道遠。既需要辭賦組織和廣大辭賦作家的艱辛努力,更需要各級政府和各種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

一是要加強辭賦創研組織建設。在發揮辭賦振興大業龍頭作用的中華辭賦家聯合會組建後,一些地方也先後建立了辭賦創研機構,助推著中華新辭賦創作運動。尤其是我們的中賦聯,要不斷加強自身組織建設。既要組建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又要不斷發展壯大辭賦創作與研究團隊,同時要積極推進在各省市區或跨省市分片建立中賦聯分支機構。領導班子成員要有一定的責任分工,加強對各地會員的聯係,協助與指導各地分支機構的組建與工作開展。辭賦創研團隊,應不斷清理整頓,對那些有功於辭賦組織和事業發展的會員,要給予鼓勵和支持;對那些有損於辭賦組織與危害辭賦事業發展的會員,應及時清除。

二是爭取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目前我們的一些辭賦創研組織,幾乎都是民間團體,往往在開展各項活動中顯得勢單力薄,力不從心,難以肩負振興辭賦大業的重任。因此,我們各地辭賦組織和作家應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把辭賦文化事業納入政府文化事業的總體發展規劃,像其他文藝團體一樣給予必要的經費投入。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中華新辭賦已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也開始注重用辭賦來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我們辭賦組織除辦好自己的報刊、網絡平台,編輯出版辭賦書籍外,還應廣泛利用其他媒體進行宣傳,盡力開展辭賦論壇、創作筆會、辭賦研討等活動,營造中華新辭賦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和力量來促進辭賦事業大發展。

四是加強團結協調。相較於整個文學界,辭賦界目前還較為弱小,社會影響力尚需大力提升和擴張。因此,各辭賦組織之間,辭賦作家之間,應特別注重團結協調,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心協力,共圖辭賦發展大業。除對個別危害辭賦大業的害群之馬應當予以痛斥外,對於不同的主張,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見解,可以平等地討論和交流意見,但不應相互攻擊和謾罵。對於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流派,應當予以尊重和包容。

五是強化修養,努力創作辭賦精品。鄧小平說過,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振興辭賦大業,說到底,還是要靠作品說話,能寫出優秀的新辭賦作品才是硬道理。我們辭賦作家隊伍,都要不斷強化自身文學修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見識,不斷提高創作水平,潛心鑽研辭賦,努力創作更多高水平的有影響力的辭賦作品。

試論新辭賦品評標準問題

辭賦,乃古文體之文,為中國文學之獨特文體,堪稱中華國粹。曆史悠久,曾幾度興盛,又幾度衰落。自五四以降,沉寂近百年,幾乎銷聲匿跡。至鄧公小平開創“小平盛世”,古之辭賦又呈方興未艾,正趨複興繁盛。因荒蕪已久,研創者乏,其定義及優劣之品鑒,尚缺眾家認知與共識之論。尤其在諸多辭賦征文評審中,爭議甚眾,歧義甚廣。從曆代賦家論述,可擇其經典要素以為品評之資,筆者就此試談幾點淺見,以求教各位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