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兩宣紙一兩金(2 / 2)

……

聽到這裏,我好奇的就問他了,這麼說那個小女孩兒就是尹姐了?

李羅點了點頭。

旁邊的佛爺也蒙了,說他不過是收養了個孩子而已,咋就肯定這是他和那畫中女人的女兒呢?

李羅說了,因為眼睛!第一次看到小女孩兒的眼睛,他就覺得跟自己的畫中仙很像,所以他確定就是自己的女兒。

也正是因為有了個孩子,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敢輕言去死。無論如何,他要把孩子撫養長大,看著她幸幸福福的過上好日子才行。

我還是有點蒙,他這故事說得簡直沒水平,亂七八糟的。靠著眼睛就判斷出是自己的女兒了,那特麼醫院的DNA鑒定,豈不是都得吃風去。

我問李羅,為啥當時那幅畫兒上的女人消失了,你就會有錢了呢?

李羅唉聲歎氣,說這也是他這輩子,唯一一次看走眼了。其實那副畫啊,便宜是便宜在了畫上,恰好相反,最名貴的反而是那副紙!

佛爺“哈哈”就笑,說這空白的紙,哪能比畫還貴啊?不會又瞎掰吧?

李羅老頭對於佛爺這番話,也不介意。他看著我們,直接開口解釋著說,因為那張紙是“澄心堂”的。

“吸~”

聽到這話,當時我就倒抽了一口涼氣。費雞師和佛爺全都扭過頭來,看著我,好奇的問咋回事兒?

李羅老頭也笑了,說是看來這位小兄弟有見識,知道“澄心堂”到底是咋回事兒。

我在他們眾人的注視下,搖了搖頭。說這玩意兒吧,我也是聽說過沒見過,曾經在祖師爺留下的“相理刀誌”裏麵記載過。

佛爺急了,問我到底咋回事兒?不要兜圈子,吊人胃口了。

我苦笑一聲,告訴他們,其實“澄心堂”是一種頂級的宣紙。這宣紙也分等級,大體上有三類,一種棉料的,一種特皮的,還有一種是特淨的。

要是能遇到好的宣紙,那真是千金難求,民間更是有一兩宣紙一兩金的說法。但宣紙之中的頂級,也稱之為“宣紙帝”的就是這“澄心堂”的宣紙。

當然,這話也是一語雙關來說。

澄心堂的宣紙,說它是“宣紙帝”,那因為它是宣紙中的皇帝,最好的。這也不為過!

另一種說法,就是澄心堂的宣紙,確實是皇帝發明,也是皇帝專用的。

發明這個宣紙的人,恰好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後主李煜。我們從小聽的那首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他寫的。

李煜的詞委婉動人,他也好紙,“澄心堂”是他親手研製。原料考究、做工更複雜,作為皇家秘笈,早就已經失傳。

這“澄心堂”的宣紙也就開到了天價去。這玩意兒金貴到啥程度呢?

我給你說一下就明白了。

明朝大書法家董其昌,偶然間一個大富得到了一張“澄心堂”宣紙,拿著這玩意兒讓他題詞。董其昌提著筆,隻是看了一眼,便嚇得感慨的說了一句,“此紙不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