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植物的新發現(1 / 2)

◎吳錫平

生命曲線

世間萬物,各有其性,以植物而言,枝蔓莖幹絕大多數都是直向生長的,而有一些植物卻是盤旋生長的。如攀緣植物五味子的藤蔓就是左旋按順時針方向纏繞生長的。與此恰恰相反,盤旋在支架上的牽牛花的藤在旋轉時,卻一律按逆時針方向盤旋而上,如果人為地將其纏成左旋,它生出新藤後仍不改右旋特性。

令人驚異的是,還有極少數植物藤蔓的螺旋是左右兼有的。如葡萄就是靠拳須纏住樹枝攀緣而上,其方向忽左忽右,既沒有規律也沒有定式。英國著名科學家科克曾把植物的螺旋線稱為“生命的曲線”。

植物的枝蔓莖幹為什麼會出現左右旋轉生長的現象呢?一般認為,這是由於南北半球的地球引力和磁力線的共同作用。而最新的研究表明,植物體有一種生長素能控製其器官(如莖、藤、葉等)的生長,從而產生螺旋式的生長(攀緣),這是個遺傳問題。

那麼,遺傳又從何而來?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遺傳的發生也與地球的兩個半球有關。遠在億萬年以前,有兩種攀緣植物的始祖,一在北半球,一在南半球。植物為了得到充足的陽光和良好的通風,緊緊跟蹤東升西落的太陽,漫長的進化過程使它們形成了相反的旋向,而那些起源於赤道附近的攀緣植物,由於太陽當頭而沒有固定的旋向,便成為左旋和右旋兼而有之的植物。

感受音樂

動物腦體內有一塊音樂區,能感受音樂的作用。法國的植物學家兼音樂家斯特哈默通過生動的試驗證實:植物對音樂也相當敏感。他通過給番茄樹每天彈奏3分鍾的特定曲目,使得該樹的生長速度提高了2.5倍,而且長出的番茄既甜且耐蟲害。斯特哈默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由於音樂的神奇作用。

並不是任何一首曲目都能觸動植物的音樂敏感區,曲目的選擇大有講究,這也正是科學與藝術的微妙區別。按斯特哈默的研究,音樂的每一個樂章都應該對應植物體內蛋白質的某一個氨基酸分子,一首曲子實際就是一個蛋白質完整的氨基酸排列順序。這樣,植物聽到這一曲目時,體內的某些特殊酵素就會更加活躍,從而促進植物的生化作用及快速生長。

斯特哈默創作這些曲目時頗費心思,以植物細胞色素氧化酶來說,他必須首先通過精確的物理實驗來分析出該酵素的氨基酸順序,然後再利用量子物理學的一些專業知識計算每個氨基酸的振動頻率,最後,再將這些振動“轉譯”成植物能夠聽到的音樂頻率。

植物能聽懂音樂的內在機製,還需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報複行為

動物有報複行為,植物也有報複行為。秘魯千多拉斯山裏生長著一種不到半米高、有如臉盆大小的野花,每朵花都有5個花瓣,每個花瓣的邊緣上生滿了尖刺,你不去碰它倒也相安無事,但如果你碰它一下,那就活該你倒黴,它的花瓣會猛地飛彈開來傷人,輕者讓你流血,重者則會留下永久的疤痕。

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上有一種樹,形狀似一棵巨大的菠蘿蜜,高約3米,樹幹呈圓筒狀,枝條如蛇,當地人稱為“蛇樹”。這種樹極為敏感,一旦有人碰到樹枝,就會被它認為是敵對行為,很快被它纏住,輕則脫皮,重則有生命之虞。

植物的報複性行為已引起科學家的關注,它實際是植物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