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的秘密(1 / 1)

植物王國總有說不完的新奇事,這些新奇故事一定能滿足你的好奇心,也一定能讓你收獲多多。

下麵的故事會為你揭開綠葉的秘密、“魔穀”之謎、植物中“殺手”的真麵目,說出向日葵和石頭之間的事,告訴你可怕的陷阱是什麼、冬天藏在哪裏、關於植物的新發現……

讓我們一同閱讀,一同分享,一起探奇吧!

◎沈宏

現在,一提起光合作用我們都知道,它是綠色植物吸收光能,將水、二氧化碳和礦物質轉變成富含能量的有機化合物的過程,同時釋放出氧氣。光能被轉變為化學能儲藏於有機物中,特別是碳水化合物中。這種有機化合物不僅為生物提供能量,也是生物用以建造自身軀體的原料。

古希臘的學者亞裏士多德說,植物在土中生長,也理所當然靠土長大。後來的人們對這一結論深信不疑。

可到了1629年,一個叫海爾蒙特的比利時學者卻並不以為然,他通過自己的實驗證明,植物是靠喝水長大的。他的實驗和結論曾轟動一時,也引起了人們深入探索的興趣。

1771年,英國化學家普裏斯特利做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

在兩隻密封的玻璃罩裏同時放進一隻點燃的蠟燭,所不同的是,其中一隻罩子裏多放了一截薄荷枝。結果卻很奇怪,當蠟燭熄滅後,在兩隻罩裏各放一隻小白鼠,一隻鼠死了,一隻卻活著,而活著的恰好是放了薄荷枝的罩子裏的老鼠。

這個實驗是在太陽光下做的。可當天晚上再做同樣的實驗時,他感到更奇怪了:兩隻白鼠都死去了。顯然,陽光在植物中起了作用。

普裏斯特利得出這樣的結論:物體燃燒會使空氣變壞,而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會使壞空氣變好。

1779年,一個名叫英根·豪斯的荷蘭學者進一步證實,植物要將壞空氣變好,隻有在陽光的照射下才行。

1782年,瑞士學者謝萊比通過許多實驗發現,在陽光下,植物能吸收燃燒後的壞空氣,放出好空氣。而這種好空氣既能幫助燃燒,又能使動物們活下去。

1804年,瑞士化學家列出了這樣一個公式:

這是第一次用科學語言表達植物的光合作用。

1862年,德國學者沙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在早上、傍晚和夜間三個不同時間裏,從同一片樹葉上取下三個小孔葉片,結果發現,三個小孔葉片中,傍晚取下的最重,早上取下的次之,夜間取下的最輕。

為了進一步找到綠葉與陽光的關係,沙克斯又做了一個實驗:他在一張不透光的紙上挖空了一部分,蓋在一片葉子上,放到陽光下。這樣挖完的地方能曬到陽光,其他地方則曬不到。然後他又用酒精煮了煮,滴上碘,結果發現,曬到了陽光的挖空部分葉子深藍,而別處顏色則淺淡。這進一步說明了綠葉隻有在陽光下才能製造養料。

最早弄清葉綠素化學組成成分的是德國化學家維爾施泰特,他於1915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發現葉綠素由碳、氫、氧、氮四種非金屬元素和鎂金屬元素組成。

維爾施泰特還和化學家費雷一起弄清了葉綠素的構造。

人們揭開綠葉的秘密是多麼不易,而且這其中還有許多秘密有待深入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