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七章 大元朝的斯大林格勒(3 / 3)

張士誠會知道工業的重要。

陳友諒會知道戰爭不僅僅是有精兵猛將就可以。

而朱元璋也會知道海上擴張有時候比陸上擴張更重要,此時的朱八八甚至親自督造戰艦,而且他的第一支艦隊也已經啟程,目標是登州以便為北伐軍建立中繼站。

“仙師,弟子有件事想問仙師。”

張定邊心翼翼地。

“吧!”

楊豐道。

“若漢王失敗,我們這些人又不願意為別人賣命,不知仙師能否指點迷津?”

張定邊道。

他其實是害怕陳友諒失敗,而且割據一方也沒成功,那時候張士誠和朱元璋跟他們秋後算賬怎麼辦?這段時間他襲擊呂珍的次數也不少,之前甚至和常遇春打了一仗,隻不過對外都沒公開,就是因為常遇春被他打敗了,所以朱元璋才確定無法打開陸上通道所以放棄北進。

這也算是都有仇了。

就算沒仇難不成還真得歸隱山林,從此做個農夫?

“此事不難,你們不願意在別人治下為民,那麼就去別的地方好了,以你們的本事在哪裏還不能打出富貴榮華來?華夏之地肯定不能有割據一方的,漢王當皇帝不能容忍其他諸侯繼續獨霸一方,同樣其他諸侯當皇帝也不能容忍漢王獨霸一方,但你們可以到華夏之外另建藩國,隻要向皇帝稱臣就可以,這個星球上又不隻有華夏之地。”

楊豐道。

他歡迎這樣的人。

陳友諒如果失敗,那麼必須給他尋找一個安置地,他也不可能給朱元璋或者張士誠當大臣,估計他也不願意做個領俸祿的光杆藩王,而他手下那些親信估計也不願意給朱元璋或者張士誠打工。

那麼就出去殖民好了。

得命者負責給他們提供船隻提供後勤,算是禮送他們出境,然後他們到海外自己謀發展,繼續保持對得命者的藩屬關係,雙方保持貿易上往來和人員流動,互相都不準禁止治下百姓到對方那裏,本土百姓不喜歡皇帝了可以去這些藩王那裏,這些藩王那裏的百姓想到本土也隨便,理論上他們仍舊是一個帝國,類似英國本土和英聯邦。

這樣就可以了。

比如把陳友諒這些人直接扔到澳大利亞去,把張士誠或者朱元璋扔到美洲大陸上去,哪怕他們願意向西也可以把他們推到中東去,在楊豐的計劃中華夏帝國的疆域應該以中國為核心北起北冰洋,南到南洋諸島,向西則到裏海一線,然後向東控製夏威夷就行。

而向外的應該給藩國。

這些失敗者擁有極強的武力,哪怕不全跟著他們,隻要有幾萬甚至幾千老兵願意跟著他們,在後方有保障的情況下,那也是滅國的力量,比如張定邊這支軍團,如果有充足的後勤估計他能征服整個歐洲,這時候無論中東西亞和歐洲都沒有什麼人能阻擋有充足後勤的他們。而本土的皇帝也可以獲利,首先這仍然是向他稱臣的藩屬,二來這些人會通過征服掠奪獲得財富然後同本土貿易,畢竟他們就算自己建立工業體係也需要時間,而楊豐可以鼓動他們玩教化萬國,最終形成華夏民族君臨下。

而他們打下地盤後,本土肯定會有老百姓開始向那裏移民的,畢竟隻要有錢可賺,而且語言相同信仰相同文化相同,那麼移民過去還有什麼心理負擔?

就這樣真正開始殖民的時代。

然後這些藩國控製海外所有的資源產地,比如控製中東的油田,澳大利亞的礦產,北美的資源,這些又會成為本土工業發展的保障,而他們又能反過來成為本土工業品對外傾銷的中間商,因為他們是以征服者身份君臨那些土著,所以他們又必須依賴本土帝國的支撐,這樣無論利益上還是感情上,他們都不可能真正脫離帝國這個體係,這樣一個以本土為核心的殖民地體係就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