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的防守,充其量也就是季後賽級別了,麥克米蘭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當然,暫停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讓球員冷靜一些。
“雙方的分差很有7分,超音速暫停,他們換上了裏德諾,這是要提高球隊的進攻速度了!”
這就是麥克米蘭的打算,也是超音速最常用的辦法,用進攻代替防守!
不過大範甘迪笑了,埃迪的抄截能力,就是為裏德諾準備的!
埃迪:“........”
準備雄起的他,看到了一隻張伯倫。
控衛一直是國內籃球的痛,大多數球迷,都知道這種時候該怎麼去做。
“張伯倫,張伯倫掩護裏德諾在推進。”
“這倒跟國家隊的打法有點像哈。”
張指導也不知是吐糟還是意圖製造幽默效果的。
作為經常做這種事情的姚明,倒是很平靜:“阿倫做這事比我在行,他的運球能力超過我不少。”
是的,作為一名中鋒,能夠經常的完成一條龍進攻,這在整個NBA曆史上,也是少見的,巴克利當時那麼牛逼,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能夠像外線一樣從任何地方發動突破。
突破!
韋德過來協防。
傳球。
張伯倫手中的籃球準確的找到了雷-阿倫。
這時候超音速隊的內線沒有人,但是熱火的外線也沒有人。
他們的控衛瓊斯,好吧,你可以忽略他。
雷-阿倫突破。
大致上來,不過這有些難為他了。
他可以稍微的阻擋一下張伯倫,但是麵對雷-阿倫英國種馬似的腿,他就力不從心了。
雷-阿倫投籃......
不中!
雷-阿倫關鍵時刻的投籃能力,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讓人著急。
“籃板!張伯倫!補籃命中!”
移動起來的張伯倫,在籃板控製上,不得不,那很強!
麥克米蘭眼前一亮。
“移動起來?”
這次進攻,為他對張伯倫的使用,打開了另一個思路。
當然,那隻是一個思路而已。
可是對於這場比賽,他足夠了!
隻要能夠將比賽變成對攻,超音速不懼怕任何對手。
熱火隊無奈放棄了對裏德諾運球的騷擾。
可是超音速隊並不放過他們。
他們都是快速的發球,裏德諾,雷阿倫,張伯倫,三個人連成一條線,通過頻繁的傳球,盡可能提高籃球的推進速度。
防守中,奧尼爾逐漸感覺自己被拋棄了。
奧尼爾無論如何沒有想到,有一,他龐大的身體會成為累贅。
而當沒有了奧尼爾的製約,張伯倫徹底統治了籃下。
雙方第四節比賽的第三分鍾,外線三分雨,加上張伯倫的籃板支援,讓超音速迅速的將分差擴大到16分。
“速度原來這麼重要?”
很多的職業籃球人感覺自己的認知被顛覆了。
“籃球的變革!”
這是賽後美國著名的籃球評論家費根的評論報道。
他在文章中道:“今年的總決賽會讓籃球戰術發生革命性的變革,這場比賽,四處透露著對傳統戰術和傳統選秀風格的挑戰,傳統性的力量中鋒,或許會在今後失去市場,他們或許會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