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忽然咬牙從地上站了起來,他再次看了一眼村口眾人,毅然轉身朝著遠方奔跑。
日光浩浩之下,照出一個略顯單薄的身影,童背著一個大包裹發足狂奔,口中不斷發出嗚嗚嗚嗚的悲號。
……
大唐西北,隴西荒涼。
黃土高坡此時尚且布滿綠植,並非後世那種一望蒼涼昏黃的顏色。
山林溝壑之間,也有童踏上征程。
這次卻是三個童,在一個少年的帶領下背著包裹。
身後是一條泥濘的土路,剛下完秋雨顯得特別濕滑,然而無數百姓正站在村頭遙遙相送,有人高聲渾放在唱送行的歌。
三個童淚流滿麵,少年同樣淚水沾襟。
他們陡然一起回頭,噗通噗通跪倒在泥濘的大地上,四個嚎啕放聲道:“娘親,諸位村中父老,我們去了,去科場之上博一博……”
皇帝昭告下的聖旨得明白,西府趙王寫在聖旨上的詩句讓人鼓舞,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下知,鄉親們,等著我們回來吧,我們會考中鄉試,然後去爭鋒府試,道試,甚至前往長安衝擊殿試。
唯有奮勇爭先,寒門才有機會,窮人的孩子早懂事,他們想要改變祖祖輩輩受窮的悲苦……
……
大唐南方,江淮之地。
一條河水流顫顫,一條舟緩緩泅渡,撐舟的漢子渾身肌肉虯結,奮力將船篙惡狠狠插向水中。
遠處河岸邊站著幾十個百姓,正在不斷揮手送別舟,有個老大爺顫巍巍不忘高叫叮囑,道:“老四你撐船慢一點,不要讓娃娃們顛簸了舟船,考科舉是大事,萬不可在路上有了疲乏。”
撐船的漢子哈哈大笑,麵上卻帶著一股少有的凝重,大聲回答道:“二爺爺放心,舟穩著呐,都回吧,你在再這樣送下去,娃娃們哭也哭壞了……”
他的沒錯,舟上幾個童子少年此時正哭的稀裏嘩啦,有個最的娃娃約莫也就十歲年紀,隔著河不斷在呼喊娘親娘親。
但是,雖然不舍得離開母親,雖然口中嗚嗚嗚嗚不斷在哭,但是娃並沒有一聲我要回家,反而更加堅定了要去參加鄉試的念頭。
舟兩側放著很多魚幹,這是江淮之地百姓用來果腹的糧食,魚幹缺少鹽巴吃起來腥膻,然而童子少年們卻感覺萬分的珍惜。
這是村中宿老東奔西走,這是各家各戶咬牙拚湊而來,他們沒有銀錢當做盤纏,這些魚幹就是趕赴考場唯一的資糧。
來吧,科舉!
來吧,科舉!
我們窮人什麼都不怕,隻要餓不死,就能向前衝,西府趙王賜下了機會,就算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舟悠悠,不斷泅渡,岸邊相送的人影漸漸模糊,幾個童忽然拿出各自手抄的書本,對著日光大聲朗讀起來。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出淵,鱗爪飛揚……壯哉我大唐少年郎,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這是西府趙王的勸學詩,寫進了皇帝昭告下的聖旨之中,殿下的勸學詩寫的真好啊,原來我們窮人家的孩子也是壯哉少年郎。
白雲悠悠,變幻蒼狗,舟在河流上不斷前行,兒童們的讀書聲蓋過了水聲,遠處水相接之處,日光照在水麵宛如魚龍在舞,仿佛真想趙王詩句中寫的那樣,潛龍出淵,鱗爪飛揚。
壯哉我大唐少年郎!
……
大唐西南!
大唐東南!
大唐漠北!
大唐東北!
下十二道,風起而雲湧,無數的蒙童,無數貧寒之家的少年,甚至無數已經被歲月蹉跎了年齡的中年。
貧寒士子背著包裹,帶上了全村人勒緊褲腰帶積攢的口糧,跨越千山萬水,心中誌向長安。
我歸來時,當回報家鄉……
科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