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唐貞觀十二年秋,因洛陽龍門石窟寶藏發掘一事,佛門煽動百姓信徒成為暴民,又有洛陽官員因屬吳王李恪派係,對此不作阻攔並且暗中推波助瀾。
百騎司戰士疾赴長安而告,西府趙王孤身而來。
其於伊水河畔,斬佛門亂僧,震信徒暴民,忽有洛陽文武官員率軍而來,言稱欲助王爵行事爾……
王笑而戳穿,眾官遂欲謀反。
彼時有六萬洛陽大軍蜂擁前來,趙王麾下不過兩千百騎戰士,然,王仰而笑,竟令眾官自摘官帽,自去長安請死。
此令,武將鄙,文官從!
殺武將,留文臣!
又於一日之間,簡拔兩千百騎為官,唾手掌控洛陽,趙王飄然自去。
三日後,洛陽街頭,茶攤飲。
王與販夫走卒同樂,脫鞋摳腳侃談,融入民間,方知洛陽向佛之風因由,遂令官員易改選佛方向。
王從此事引發深思,又欲探查民間士子科舉之事。
不想遁入窮苦坊市之間,見盧氏婉娘,風塵暗門之女,然其撫養孤兒事出有因,令王大為感歎,發出母愛如山,當世節女之語。
遂調洛陽眾官,百騎戰士,賜米糧,發布匹,給銅錢,又令重建窮人坊市,誘導富戶援手相幫。
自古以來,貧富難容,然王以子蒙學為籌碼,豪門士紳無不入彀中。
洛陽一行,政令頻出,王自此時方才醒悟,一人之力難救下,百姓自救才能如龍。
經此事,王行事愈深邃,臣民大敬,載譽書冊,史稱:洛陽之變。
此變非洛陽變化,而是王爵心性變化,經過此次蛻變,巨龍終於騰飛。
……
洛陽之行五日後!
大唐長安,城西田家莊。
一條渭水洶湧澎湃,河間流水徹夜不息,岸邊兩架巨大的水車轍轍轉動,帶動後麵的磨坊轟轟隆隆。
此際岸邊,多人聚集。
李世民赤著腳丫卷著褲腿,站在一條溝渠裏彎腰抓魚,旁邊幾條溝渠裏同樣有人存在,細看赫然全是四品以上的朝堂大佬。
遠處忽然響起大呼叫之聲,隻見程咬金吃著腳丫站在溝渠裏仰狂笑,哈哈大叫道:“看看吧,俺老程抓了多大魚。”
他手裏舉著一條五六斤重的青魚,撲撲楞楞不斷掙紮抖動,老程哈哈又是幾聲狂笑,順手一掄將魚扔到了岸上。
岸邊有許多孩歡呼雀躍,嘩啦啦跑過來將魚拾起來,然後咋咋呼呼向遠處跑遠,那裏有很多女子正在架著篝火燒水。
不得了,不得了。
這些孩可不是普通民家的孩子,個頂個全是權臣勳貴的子嗣,那些女人也不是普通民婦,一個兩個赫然全是大家族的正妻平妻。
“抓魚嘍,抓魚嘍,野炊嘍,野炊嘍……”
家夥們把老程的魚送給女人們,然後又咋咋呼呼奔跑到了溝渠旁邊,這些家夥全是五六歲不準下水的,稍微年紀大一些的早就跟著老爹在溝渠裏玩爽了。
韓躍同樣赤著腳丫卷著褲腿,他身後一排溜整整跟著七個家夥,五個兒子,兩個閨女,其中李象名義上是李承乾的子嗣,但是這一刻也跟著韓躍抓魚。
“大伯,您這次去洛陽,是不是又殺人了?昨日晚間我去聽皇爺爺講解朝堂政務,皇爺爺念了洛陽那邊的奏折給我聽……”
李象這家夥雖然不大,但是似乎對政務竟然很是上心,他仰著臉蛋湊到韓躍身邊,目光閃閃全是好奇之色。
看這架勢,倒真像是一個孩子在誠心求教。
韓躍抓了半魚沒有抓到,聞言站起身來直了直腰,他順手將淤泥往李象嫩臉上抹了一把,哈哈笑著道:“這話誰讓你問的?是你父親讓問的,還是你皇爺爺讓問的?”
李象臉一抽,弱弱道:“沒,沒,是侄兒自己要問!”
“撒謊都不會,臉蛋都紅了。”
韓躍笑罵一聲,抬手在家夥屁股上抽了一記,道:“滾遠,找你石頭哥哥和繼躍哥哥去,讓他們帶著你抓魚,不要在這裏假裝大人。”
“大伯,那洛陽的事?”
“洛陽的事,你孩子不該問……”
韓躍笑了一笑,忽然縱身跳上了溝渠。
他打眼眺望遠處幾條溝渠,忽然語帶深意道:“回來三了,估計父皇早已憋急了。不止父皇心中急,怕是滿朝文武也憋得慌,大家都等著我解答一番,結果我足足拖了三,哈……”
著忽然抬腳,就那麼赤著腳丫子一路在田埂上行走。
行至一條溝渠邊緣忽然招了招手,語氣悠悠道:“承乾,青雀,別裝了,一看你倆就不是摸魚的料,手都沒摳進淤泥哪裏能抓到大魚?都上來吧,偽裝也挺累的。”
這條溝渠裏蹲著兩個青年,一胖一瘦赫然正是李承乾和李泰,兩人被韓躍揭穿了偽裝,悻悻然從水裏爬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