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一切都沒變(1 / 2)

太空章魚將金星徹底搜索了一遍,找到不少土著生物,沒有發現任何外星人遺留的痕跡。看來金星的環境實在太惡劣,在有地球、金星這些星球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沒誰閑著沒事願意選擇這麼一個如同地獄一般的星球。

在厚厚的大氣層和硫酸雲的保護下,金星哪怕沒有磁場,也不用擔心太陽帶來的各種輻射,生命仍然頑強的在這如同地獄一般的環境中孕育生存著。

“bss,金星的這些土著生命會走向何方?會發展出如同地球那樣的文明嗎?”

“恐怕很難。”

“為什麼?”

“金星的食物鏈中缺乏光合作用環節,是依靠純粹的化學能支撐起來的,化學能的能量密度和豐度都不夠,很難支撐起太過密集的生態鏈,而生命的密度和多樣性受到製約的話,整個生態係統的發展空間不會很大。”

章魚博士的問題問對人了,孟陽絕對是地球上對生態係統研究最深入的人,從最初製造型生態圈開始,到現在進行行星改造,孟陽不僅理論知識豐富,還進行了大量的實驗,這些經驗讓孟陽注意到金星這個生態係統存在的先缺陷。

“金星也許注定是個低等級世界,生物發展緩慢,種群規模不大,生物密度不高,生物多樣性不強。也許一億年後,金星的生物也不會與現在有太大區別。”

“......”

“別金星了,就地球,我現在都有些搞不清楚了,如果沒有外星人參與的話,也許地球上的人類還需要再進化數百萬年,才會成為智慧生物吧......也可能永遠不會!”

。。。。。。。。。。。。。

火星的環境不斷被改善,火星榕樹和火星螞蟻日夜不停的工作著,分解火星土壤和岩石,釋放氣體進入大氣,不斷增加大氣厚度,改良大氣成分。

火星地表的大氣壓已經趨近於地球,厚厚的大氣產生了溫室效應,讓火星表麵的平均溫度提升到冰點以上。

相對於地球,火星要涼爽一些,平均溫度低十攝氏度左右,不過這個溫度仍然足夠融化火星南極的冰蓋,冰蓋融化的水在火星上形成了一個覆蓋半個南半球的海洋。

海洋的形成讓水汽大規模蒸發進入大氣,這些濕潤氣團通過大氣環流進入北半球,進入內陸深處,在火星幹旱的大陸上不斷撒播雨水。

雨水降落到地麵上,形成一條條地表河流,在地表之下,火星的地下水係統也開始逐漸發育成型。地表水和地下水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共同組成了火星陸地上的河湖體係。

唯一不同的是,此時火星上的海洋剛剛誕生不久,還沒有足夠的時間聚集鹽分,所以此時的火星海洋是一個標準的淡水海洋。

火星大氣的初步成型,讓大規模移民的條件成熟,火星移民終於徹底告別了呼吸麵罩和氧氣係統,可以自由的在室外活動了。

在首相的調動和協調下,大袁帝國城鄉各處,到處都張貼著移民廣告,強大的宣傳機器開動起來,每都有海量的人群前往各地的火星辦事處登記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