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百戰死。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尤其是在大明將門普遍衰落的萬曆時期,雖然傳聞中又一蕭如薰為首的五虎大將,但是誰都看得出來,眼下的局麵不過是一時興盛,大明的一時興盛非常勉強,這些將軍們的橫空出世也非常勉強。
除了蕭如薰一個人可以獨當一麵在各方麵戰場取得勝利堪稱帥才之外,其餘的將軍們也隻是將軍,可以率領偏師,而無法統禦全局,麵對一路偏師敵軍可以與之戰,但是麵對對方全力衝擊的一場國戰,他們一人就無法抵禦。
這不是他們自身的能力不足,而是所處的環境限製了他們的發揮,他們無法成為帥,因為隻有文人可以做帥,武人隻能做將。
他們沒有蕭如薰這種得獨厚的條件可以得到掌握十幾萬大軍的權力,他們最多也隻能帶一兩萬人做一路偏師罷了。
而有做帥才潛力的幾個人,董一奎就算一個,可惜他戰死了。
剩下的幾個人裏麵,有的地域之見太甚,名聲太壞,已經沒有做帥的未來了,比如李如鬆;有的則是前景不明,生死不知,讓蕭如薰甚為擔憂,比如麻貴。
所以綜上所述,大明的名將們各自為戰,可以在各自的戰場上將各自麵對的敵人打敗,最不濟也能牽製住。
但是一旦遇到一場雙方都傾盡全力的國戰的時候,誰也無法單獨抵禦強大的北虜南下,而可以統禦全局的人物卻根本不能被允許存在。
文官集團忌憚文帥更甚於忌憚武將,一旦有功就必須要調離前線壓製起來,比對付武將還要犀利,因此,大明問題的根結在於過於強大的文人政府和他們奉行的省錢主義,若是不能改變這些,那麼談什麼都是假的。
蕭如薰緬懷了一會兒董一奎,便繼續率軍北上了,不過在率軍途徑汾州晚上紮營休息的時候,蕭如薰被一名錦衣衛總旗求見了。
“你你是駱指揮使派來的?”
蕭如薰坐在帥帳之中,一邊寫軍令一邊看了看這名錦衣衛總旗。
“正是,蕭總督,某家是奉了駱指揮使的命令而來,而駱指揮使則是奉了陛下的命令而來,我等前來就是為了將山西大同兩地晉商大戶藏糧之處告訴蕭總督,請蕭總督指揮我等將這些藏糧洞全部拿下。”
蕭如薰停下了筆端,看了看這個總旗,嘲諷的笑了。
“我還真以為你們錦衣衛不怕地不怕,百官見了你們都要逃命,結果也有你們怕的?這還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這名總旗麵不改色道:“蕭總督的是,這件事情是錦衣衛的不是,但是那種情況之下,我們探知這些藏糧洞的時候,已經死傷了百餘名弟兄,隻是以為對方勢力過大,我等實在是無可奈何。”
“看起來駱指揮使的日子不好過啊!”
蕭如薰寫完了一份軍令,拿起來吹了吹,放在了一旁。
“都是為陛下辦事而已。”
這總旗聲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