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朝廷一貫的思維,這些東西現在都是屬於朝廷,屬於大明朝的了。
考慮到軍紀的因素,蕭如薰立刻下令鎮南軍所部看管這批珠寶,然後將這些金玉之物全部裝進大箱子裏麵運往鎮南軍的軍營,然後下令將此事對使和晉王封鎖消息,不準他們知道。
得到這批寶物的時候,蕭如薰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將這些金玉珠寶全部獻給朱翊鈞,做一個忠君愛國的好臣子,不過這樣的想法隻是一閃而過,稍微深思了一會兒,他便有了新的決定。
再怎麼忠君愛國的好臣子也是需要一些資本去發展自身的,之前全靠自己做生意在緬甸養兵,朝廷的那點經費……
老實話,連讓三萬人的鎮南軍吃飽肚子都不夠,也就將將餓不死的那種程度,和兵部所的經費差了很多,也不知道到底給那些官員吞吃了多少。
這些珠寶本就是民脂民膏,要是全都給了皇帝,無論是秘密的還是公開的,基本上都會被那些文臣知道,最終還是會通過各種方式被他們弄走,成為自己的錢。
與其被那些無恥之徒給吞吃了,倒不如讓自己收下一部分拿去養兵練兵,也算是為國出力,為國征戰,總比被吞吃了要好。
至於剩下的部分,就分潤給李如鬆一部分,太原大同諸將稍微分一部分,以安慰這些人,也算是打一棒子之後給個甜棗兒,讓他們老老實實出力。
之後剩下的一部分就是繳獲,分出兩份,一份價值偏低的公開送入京城,入國庫,任那些碩鼠去折騰,而剩下一部分價值高昂的則交給錦衣衛,入內帑。
這年頭,大明皇帝的內帑都快成了公開的國庫了,打仗居然需要皇帝私人從內帑掏錢去打,而不是從國庫裏麵掏錢去打,真搞不明白那些大臣究竟把大明朝的國庫禍禍成了什麼樣子。
如此這些人,能把這些金玉之器都交付給他們嗎?能指望他們把這些東西換作銀子用在山西大同的賑災重建之上嗎?
蕭如薰果斷搖了搖頭。
那是不可能的。
於是,蕭如薰便按照自己的打算開始寫奏折寫密折,奏折是公開給朝廷的,密折是通過錦衣衛的暗線直接地給皇帝的,他首先把奏折交給了官兒。
“勞請使將扯力克押解回京師獻給陛下,本督將繼續帶兵北上大同收複大同,請陛下放心,臣必不負陛下厚望,另外,臣繳獲北虜所擄掠來的財物不計其數,今已統計結束,具體數目都在奏折當中,且已裝車完畢,煩請使一並押運回京師,送給陛下。”
蕭如薰一邊將奏折交給官兒,一邊遞上了一疊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