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之藻一臉興奮的樣子,徐光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年前蕭如薰派人接觸自己的事情,想起了那杆做工精巧的燧發火銃,徐光啟的心裏有些那早就被埋下的種子早已經開始生長,並且破土而出了。
“我還聽蕭鎮南手下的火銃手是大明最精銳的火銃手,戰法非常熟練,發射火銃的速度非常快,比起京營那些拿著火槍當燒火棍的廢物要強多了,軍隊就該是蕭鎮南手下那種軍隊一樣,那才叫精銳之師,那才能打勝仗!”
李之藻越越興奮,然後就開始批判大明軍隊近年來的腐化墮落以及戰鬥力的一落千丈等等,這才是釀成此番山西大同戰役的主要危局,結果不僅丟了大同,連太原都丟了。
徐光啟望著如此的李之藻,也不知心裏是何種滋味,但是心中某個地方的某個想法卻不由自主的產生,並且愈來愈強烈。
萬曆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三,距離今年會試開考還有半個月時間的時候,也是蕭如薰正式接到了皇帝下達的旨意,任命蕭如薰為大同宣府太原榆林四邊總督,全權節製四鎮兵馬並且負責山西大同戰役的時候,京師再度迎來了喜訊。
百年以來武將總督第一人蕭如薰在祁縣大破北虜一萬,斬首一千七百,俘獲戰馬物資無數,北虜敗逃,蕭鎮南率兵窮追猛打。
這個好消息給尚處在嚴寒之中氣氛低迷的京師打了一針興奮劑,人們開始更加熱烈的討論起了山西戰事和蕭如薰的話題,正在備考的士子們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這種熱度的影響。
如果隻是如此,那麼關注度也不會那麼大,但是更有道消息稱今年會試乃至於殿試的策論不定與九邊戰事這種時政有關係。
士子們頓時想起了嘉靖隆慶年間的幾次科舉考試當中的時政議題的舊事,頓時感覺大有可能,於是立刻開始臨時抱佛腳。
軍事問題在萬曆二十六年春闈開始之前的這段時間是應試舉子們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
萬曆二十六年二月初三,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來了。
祁縣大捷之後,北虜被蕭如薰追擊的到處逃竄,然後在在文水縣和汾州兩地兩次被蕭如薰追上,一頓爆錘,又是兩次大捷,文水大捷全殲北虜五千餘眾,斬首八百,汾州大捷全殲北虜一萬餘眾,斬首一千六百,剩下的北虜殘兵繼續往南逃竄,但是氣勢衰頹,敗局已定。
短短半個月三次大捷,殲滅北虜兩萬五千,斬首四千餘,如此輝煌的戰績讓京師為之震動,百官為之側目。
別的將領還有虛報戰功的可能性,但是落在蕭如薰身上,那還真的值得相信,因為蕭如薰自寧夏之役以來,從未有過虛報戰功的事情發生,這是經過兵部數次嚴格審核之後確定的事實,也是蕭如薰的信譽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