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神色大動,“不知道是哪兩位大才?”
杜興再次笑道,“其一為聞太師,他本身就是截教出身,一旦發生戰事,自然可以在截教奔走請來助力,第二,則是申公豹申道長,申道長屬於闡教門下,但交遊廣闊,和無數截教能人都交情極深,隻要能招攬申道長入朝,給予國師之位,一定可以幫我大商邀請大量賢才。”
帝辛恍然,聞太師……他很熟悉。哪怕曆史上根本不存在聞太師這樣的人,這個位麵,聞太師就是三朝元老,為大商征戰一生,至今還鎮守邊關的大牛。
恍然後他又帶著一絲古怪道,“申公豹?朕還打算邀請先生擔任我大商國師一位呢。”
杜興樂了,還一些惶恐,“不敢,我本人其實沒什麼大才能,遠不足以勝任這樣的高位。”
見帝辛還想什麼,杜興才轉移話題,“大王,之前我講述的所有人才將領,都是用於軍事、鎮壓西岐叛亂或東夷叛亂的人才,但隻有這些還不夠,我覺得大王的各種政治舉措,還有不少是可以適當改良的。”
帝辛興趣大增,“請先生教我!”
“其一是用人,雖然大王不問出身,善用賢能,但隻靠他人舉薦或者等賢才自己傳播出一定美名後在上門邀請,這遠遠不夠,我覺得大王可以下達一次招賢令。”
“然後再製定出完善的人才選拔製度!”
杜興也沒藏著掖著,都打算投靠殷商了,軍事方麵的事結束後談一談改革,也是很應該的。
科舉這回事,直到1600年後的隋朝才出現啊,若是能在帝辛時代就推出,完善起來,對大商和整個華夏民族的幫助,都是極為不的。
也隻有借助帝辛這樣具有大魄力大眼光,不問出身善用賢能的大王,才有科舉製度出現的機會,否則你去找文王武王獻計,還是乖乖等著洗白了被抓,被當做奴隸祭吧。
以1世紀人的眼光來看,隋唐宋明的科舉,肯定是有無數不足的,隻看八股文不看其他,弊端和貽害都極多,可杜興又不是傻子,怎麼會在這個時代,隻考八股文?現在鬼知道八股文是什麼啊。
著著,杜興也興奮了,“統一完善的人才選拔製度,通過鄉、縣、府、州一級級選拔人才,士農工商百行百業,都可以參加,考核內容包括文采、軍事、策論、數學等等。”
“隻要製度推廣起來,大王再不用擔心無人可用!同時我建議大王在商境內鼓勵發明創新,不管農耕還是漁獵亦或者其他手工業,有能人發明出對行業有益處的改良時,要重賞以及保證其後續所能獲得的利益……”
杜興隻是一個本科畢業生,還沒入職場的菜鳥,可眼光見識是超越了殷商幾千年的,他知道這個大商,不合適推廣共產主義,可各行各業的有利舉措推廣起來,大商絕對會成為一個公元前最強帝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