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這銀罐真的是唐朝的老物件,如果是仿製的贗品那就L了。
要判斷這種古董的年份,有很多種方法。
最常用的一種,就是經驗去判斷。
按馬釗的經驗以及眼力,她覺得這銀壺的氣韻非比尋常,上麵凝刻的那一份無法複製的滄桑感,更是難能可貴。
這東西是真品的概率太大了。
心中不由變得翻江倒海。
表麵上卻表現的很沉得住氣,馬釗試探著問陳灶:“陳總,我能多嘴問一句,您這大銀罐是從哪來的嗎?”
“你覺得呢?”陳灶反問馬釗。
“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銀罐,猜不到來路。”
“憑你的眼力,你覺得這是哪個朝代的東西?”
馬釗聽陳灶這意思,不可能不知道這銀壺的年份,便不和陳灶打馬虎眼了,講:“您這銀罐,外型很像曆史博物館裏的那件唐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有很大的概率是唐代的。”
陳灶點點頭,進一步問:“唐代的銀器有什麼顯著特點麼?在這件銀器上有表現出來?”
“唐代的金器銀器造型往往都很華麗精美,工藝複雜精細。當時的手工業已普遍采用了鍍金、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等工藝,製造工藝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在器物成型方麵,除了鑄造的以外,唐代多使用錘擊成型法,這個銀罐就是典型的錘擊成型。”
馬釗以茶幾上的銀罐為例,侃侃而談道:“其實,金銀器的造型及裝飾題材作為一種直觀形象,不僅起著美化器皿的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定的時代特征。這件銀罐大口、短頸、腹鼓而圓,喇叭形圈足,罐肩之上有兩個葫蘆形附耳,提梁插入並焊接在附耳之內,整個造型給人厚重飽滿的美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唐代以胖為美和崇尚力量、健康美的時代風尚。”
陳灶點頭表讚。他也是這麼覺得的,如此體胖雍華的銀罐,怕是隻有唐朝人才最推崇。
馬釗繼續講:“這銀罐的裝飾題材以鸚鵡為主體。鸚鵡因美麗能言,是唐代王公貴族最愛的寵物之一。《明皇雜錄》中記載:‘開元中,嶺南獻白鸚鵡,養之宮中歲久馴服,聰慧而洞曉言詞,上及貴妃皆呼‘雪衣娘’’。可見當時人們對鸚鵡喜愛的原因與程度。因此,鸚鵡成為唐代工匠們樂於表現的題材。這也是這銀罐的顯著時代特征之一。”
馬釗看著罐體上栩栩如生的鸚鵡,讚歎道:“你看這鸚鵡刻畫的,振翅欲飛,鮮活而豐滿,真是太生動了;各類植物紋樣處理的繁簡適度、形態各異,既烘托出了鸚鵡的生機,也表現出工匠們對生活的美好追求——石榴代表多子,忍冬、卷草象征繁盛,葡萄因產自西域則應是民族友好和生活祥和的反映。這銀罐大概率是唐代的。”
實在難忍心中的震撼和疑惑,馬釗打破藏珍堂的規矩,略顯緊張亢奮的問陳灶:“陳總,我隨便亂猜一句,你別往心裏去,我沒有任何意思,我就是想輔助判斷一下這銀罐的年份。您這銀罐,是不是從地下開出來的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