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皇宮筵宴!鉤心鬥角的開始(2 / 2)

此時前線捷報傳來,北海征討叛逆的的太師聞仲大捷,班師回朝,帝乙龍顏大悅,下旨在顯慶殿大宴群臣。

商州身為壽王,自然要出席這次宴會,當知道聞仲班師的消息時,心中也難免有些忐忑。聞太師是通天教主四大嫡傳弟子之一金靈聖母門下,雖非截教第一流實力的門人,卻也是見多識廣,身懷異術,對原來的壽王又十分熟悉,自己需得小心翼翼,以免露出了破綻。

自身為壽王以來,商州還是第一次參加這種百官齊集的大型宮廷筵宴,也算是開了回眼界。最高領導人帝乙在會宴之前首先進行了例行發言,內容不外是感謝神靈和成湯先祖庇佑,使叛亂得到迅速平息。商州聞言暗曬,這樣說來,神靈和先祖倒成了平叛的第一功臣了,那麼還要聞太師及將士們何用?

封神之戰的起因是什麼?

昆侖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會談,將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應劫成神——正是這些所謂的仙人神靈,為了自己的私怨或殺劫,不惜顛覆凡間的君權,讓廣大百姓遭受可怕的戰爭和劫難——他們才是禍害和平真正的罪魁禍首!

商州心中憤憤不平,臉上依然保持恭敬,貌似認真聆聽著天子老爸的發言。帝乙雖然近來身體欠佳,今日卻是神采飛揚,一掃平時之病容,照例感謝完神靈和祖先後,真正的功臣太師聞仲及諸將總算得到了應有的褒獎。

聞仲是兩朝元老,外表看來五十餘歲,相貌威嚴,雙目有神,身材雖算不得高大,但整個人有一種非凡的氣質,令人肅然起敬。張紫星看得暗讚,但想到這位忠心耿耿的商朝老臣最終難逃絕龍嶺之死時,心中不禁黯然。

聞仲下首的位置上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輕武將,生就丹鳳眼,臥蠶眉,還留著短須,有些神似後世中三國的有名的武將關羽,正是此次隨同聞太師一同出征的副帥、武成將軍黃飛虎。黃飛虎在書中可謂商朝第一武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精通韜略,是個難得的帥才,張紫星卻知道,如果命運的軌跡無法改變的話,那麼將來自己手下這位最強的武將會倒戈西周,成為討紂的主力……

此時,帝乙終於發言完畢,司儀宣布筵席開始,樂師和樂奴們在青銅製作的精美鍾鼓上敲擊出一陣古樸悅耳的鍾樂聲,身姿曼妙的宮女們把豐盛的酒食逐一端了上來。商朝宮廷的食器除碗碟外,還有簋、豆等,材質也分玉、漆器、白陶和青銅不等,不過此時的玉和陶瓷都顯得比較簡陋,食物以牛、羊、豬、魚、臘肉及動物內髒為主,輔以一些當時的美味蔬菜(如薺菜、韭菜等)。

這是商朝聞名的“鼎食”,先將做好的肉食放在置好的鼎內煮熟,再由侍者從鼎中取出,蘸著各種調料進奉給天子和大臣。有趣的是鼎食還有嚴格的級別製度,天子是九個鼎,諸侯是七個,大夫五個,其餘官員三個,若有違規,就視為謀逆。各種鼎中的食物也有考究,在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此時的“鼎”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炊具了,而是一種相當有代表意義的禮器。

商州略作品嚐,覺得這些食物確實是十分鮮美,絕對屬於毫無汙染的純天然食品,但烹飪手段和佐料卻比較匱乏,還不如壽王府中自己加料後的味道;酒則是一些穀物釀製而成的,雖然比市集酒樓販賣的要好,但對於來自二十四世紀的張紫星來說,還是難以入口。

“三王弟,平時你最喜豪飲,為何今日如此拘謹?”

說話的是上首的一位白衣短須青年,正是壽王的長兄,帝乙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啟(微子啟),次子衍(微子衍),壽王最小。啟和壽王是同父同母親的親兄弟,他們的母親在身為帝乙妾室的時候生的微子啟,後來被扶正為皇後,方才生下壽王,而微子衍則是另一位妾室所生,依照商朝的禮法,子啟和子衍都屬於妾室之子。

正是這個“妾室之子”的身份,使兩位王兄對壽王充滿了忌意,就連壽王那位外表仁厚的親哥哥微子啟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