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想調侃馬文升幾句時,有多人在外高喊,“各位大人,出大事了”。
六部不少的官員抓著報紙,神色慌張地站在文華殿外。劉健讓禁衛放行,他們找到各自主官彙報。
石瑤舉著報紙兩眼發黑:“陛下寓意何為?”
當上吏部尚書不久的焦芳眼冒金星。他能坐上吏部尚書的位置,是因為他向新皇表達了忠心。新皇命他辦的事,他從無推脫。可是,擴招醫官的事新皇並未提前告之。這篇文章讓中書舍人劉鈗著名,到底是何意?
馬文升接過屬下遞來的報紙,不由地笑出聲。“老家夥,沒氣死吧?”
就知道陛下不是消停的主。果然又搞事了。還好,這事和軍機處無關。
劉健長歎一口氣:“我到希望當場被氣死。不得會逼得陛下取消擴招醫官的打算。”被刺激多了,身體反而有了抵抗力,想氣死都不容易。
中書舍人劉鈗是何人,在場的都知曉。八歲稚齡當官的,史書上也沒幾人。《增設醫官促醫學發展》的文章不可能是劉鈗寫的。誰的授意,不言而喻。
“醫官事,破了規矩事大!傳奉官便是前車之鑒。”左都禦史戴珊直接點破。
順八年,英宗剛駕崩,繼位不到一個月的成化帝下了一道聖旨。在沒有經過吏部選拔、廷推、部議等正常的選官程序,年輕的成化帝任命一名工人當官。傳奉官由此而來。《明史》如實記下此事:二月庚子,始以內批授官。
從那一至今的四十年間,朝臣們無數次向成化帝、弘治帝彈劾了傳奉官,收效甚微。
焦芳硬著頭皮站出來:“戴大人對傳奉官有偏見。多年前京師每每大雪,下頭總要報上幾例凍死者。如今京師百姓不見一人凍死,靠的是皇家研究院弄出的沼氣技術、水力紡紗機、織布機等。皇家研究院的前身,正是傳奉官們組建的內行廠。”
焦芳避重就輕。他可不敢在文華殿,當著科舉取仕做官的同僚們,出支持擴招醫官的言語。他效忠新皇,可他也是文官集團的一員。
“我等今日不談傳奉官,談醫官。”謝遷馬上矯正話題。
旁聽的蜀王在晉王的示意下開口:“諸位生病了不看大夫嗎?給大夫們授官職哪裏有錯?”
擴招醫官,就是增加衛生部部長的話語權。宗室定當全力支持衛生部部長榮順郡王。
“此乃廷議重地。王爺插嘴,似有不妥吧?”馬文升咳嗽了幾聲。宗室有旁聽的權利,可沒有議政的資格。
秦王馬上把蜀王拉回座位:“蜀王,豈能在文華殿胡亂話!我們隻能在封地。想必百姓們會讚同我等的觀點。”
秦王擠擠眼睛,蜀王恍然大悟,“秦王兄所言極是。”
馬文升當場黑臉。藩王們想用百姓逼他們就範?
藩王在朝廷沒有議政的權利。可在地方的封地,藩王是一方土皇帝。官員會升遷、調動,不會在一方久留。可藩王們世代在封地居住,對封地上的百姓、商人、鄉紳影響極大。
細細一琢磨,馬文升的臉更黑了。
劉健歎了口氣,撕掉袖子裏的奏章。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