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長歎一聲,憂心忡忡地道,“希望照兒能彈壓住群臣。”
“陛下放心,朝廷還需要西廠協助救災。”秦紘寬慰道。他真心覺得,應該擔心的是朝臣。
雲南巡撫林元甫已經好幾日沒睡好覺。雲南突發的災把他弄得心力憔碎。陛下又在雲南地界,他還有保護陛下安全的重擔。
“巡撫大人,遠征軍又殺光一位意圖反叛的土司。”雲南布政使找來。
林元甫動了動僵硬的脖子:“本官可算是相信太子‘類太祖’的話。在災不斷的情況下,太子殿下終於把隱藏的強勢一麵暴露出來。我等可沒權利管遠征軍。你寫個折子遞上京。”
“大人,南京發大水,水路不同啊!”布政司為難地。
林元甫點頭:“本官知道了,京裏會體諒我等遲報奏折的。”
“無線電台……”布政司提醒。
林元甫瞪他一眼:“無線電台是東廠的,東廠直屬陛下。我們能逼東廠的人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嗎?別電台,連烏蒙港我們都沒權利命令他們做什麼!”
布政司恍然大悟:“下官明白了。”
如果沒有朱壽,此時的大明君臣愁的頭發都能掉光。瞧瞧四通八達的交通、信息的暢通無阻、堆滿糧食的倉庫,都是朱壽的功勞。
朱壽不是無私奉獻的**。他把交通、信息、糧食牢牢掌控在手中。一旦朱壽不願意分享這些,大明立刻被打回原形。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應、蘇州、杭州、吳縣等江南受災地區的官員很明白這一點,他們委托西廠遞交的折子言辭懇切,讓朱壽很滿意。
一部分朝中大臣和勳貴可沒看清形式。他們激烈抨擊太子觸怒上,降懲罰。
“殿下好名,為名聲多次損害皇親利益、屢次更改祖製,為一己私欲弄得下混亂,降懲罰……”武定侯郭良破罐子破碎了。
他得罪了太子,爵位岌岌可危。古之死諫的官員,大都名留青史。今日他若是在文華殿一頭撞死,太子為了名聲,肯定會把武定侯爵位賜給他兒子。
出乎郭良的意料。朱壽麵對指責他犀利的言語不為所動。
朱壽打了一個哈氣:“別這些虛頭虛腦的。想要踩著本宮獲得好名氣,盡管給報社投稿!隨你們怎麼罵本宮。本宮忙著抽調西廠運糧救災。沒空搭理你們。”
“武定侯大義,把你家的糧食捐出來救災民。你家早些年從鹽引裏撈了不少。近些年來在哈倫告魯的金礦、河套吉蘭泰鹽場獲利良多。捐一部分出來用於幫助災民災後重建。否則……”
朱壽冷冷一笑:“本宮會讓武定侯府成為曆史。”
“殿下你……”郭良驚恐萬狀。
朱壽大笑:“曆史永遠是勝利者書寫的。你今日的一言半語不可能被後人所知。本宮可以讓武定侯府遺臭萬年!”
“從現在起,哪位官員再叨叨個不停,都派往災區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