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眾多管理困難,於是在成化年間設立了雲南巡撫,統管雲南軍政。站在人群第一位的是黔國公,第二位便是剛上任沒多久的雲南巡撫林元甫。
林元甫和大部分相貌堂堂的官員不同。他身材幹瘦,皮膚黝黑。個字不高,要不是站在人前,保準被人群淹沒。
還沒等黔國公上前拜見弘治帝,林元甫三步並作兩步衝上前告狀,“請陛下為雲南做主。窮山僻壤的雲南好不容易出了翠生玉,可不能全讓太子拿走啊!”
看到翠生玉的人,很少有不喜歡的,尤其是女人。看張皇後手腕上戴著不願拿下的手鐲就知道。
明朝是個神奇的朝代。或許是處於自豪感,文人喜歡收藏當朝的東西,比如宣德爐、景泰藍、當代人字畫等。
如果和田玉白潤光澤象征君子,那麼翠生玉嬌豔欲滴象征女子。翠生玉經太子自汙般的宣揚,短時間內名傳下。人們相繼前往皇家玉器店看個熱鬧,大部分人被它吸引。
進士出身的林元甫意識到翠生玉無可比擬的價值。唯一能從太子口中奪食的,隻有皇帝陛下。
黔國公放慢腳步,向一旁移動。他在李東陽處見到了翠生玉雕刻的擺件和首飾。自從黔國公府的女人們看到翠生玉後,催著他多弄些佩戴。他雖然打從心裏不想太子從雲南弄走翠生玉,可他不敢表態惹太子不快。
太子最可怕的,不在於下令把三土司家族屠殺幹淨,而在於恐怖的收獲民心能力。太子把三土司家的土地分給當地百姓,讓農學院技師免費指導生產。無息借款幫助當地人承包果園,用水果預售合同安穩當地百信心情。還有許多惠民政策實施,以最短的時間內收獲當地百姓的擁戴。
這對統治幾百年的土司來,比殺了他們更可怕。土司們忙著安撫管轄範圍內被挑動起來的族人,連改土歸流的流言都顧不上。如果遭遇族人的整體反對,他們的土司頭銜便失去價值。連和朝廷討價還價的底氣都沒有。
“羅管事,你怎麼?”弘治帝看向兒子派來的羅祥。
這次兒子派了兩位內侍跟隨他出行,負責沿途掏銀子付賬。一人是管理大寧城的羅祥,還有一人是管理田莊的魏彬。這兩人名氣不顯,手裏負責的事極為重要。
一路上秦紘和謝鐸總在試探,他們覺得兒子派這兩人來不單純。因為,無論是用貿易控製東北局勢,還是種植下人的口糧,都是馬虎不得的。
在大寧城待了很多年,羅祥已經胖成一個球。身材快能趕上在東夷島好吃好睡的邱聚。
羅祥恭敬地出列回道:“的不知道爺如何處置翠生玉。的此行為了雲南新探查到的銅礦。爺提出礦場國有化,朝廷一直沒同意。在朝廷律法沒更改前,爺買下的礦場屬於爺私人所有。”
明朝初期曾有一段時間施行官礦製。出了很多民怨沸騰的事情後,宣德朝罷了官礦。開始以民間經營為主,朝廷征收礦稅。
“產量能有多少?”弘治帝純屬好奇。雲南有銅礦,但是年產不過十萬餘斤。這點銅不值得兒子派心腹過來。
羅祥回稟:“能年產千萬斤。”
“……”
弘治帝很想罵人。雲南官員都是幹什麼吃的,不知道大明缺銅嗎?腳下有一個大銅礦,竟然沒人發現。
林元甫懵了。
黔國公驚得不出話來。雲南有大銅礦,駐守雲南百年的黔國公府怎麼一點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