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斌低頭。
戴珊了然:“既然陛下出京休養,殿下要擔起重任。老臣問殿下,雲南真有翠生玉?”
“翠生玉確實有。回頭本宮讓人送一件到戴大人府上。”朱壽爽快利索地承認,“本宮有一雙慧眼,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大寧、河套、東北、蝦夷。翠生玉埋在地下萬萬年,當地人怎麼沒發現呢?”
“殿下把翠生玉和大寧城相提並論?”一位濃眉大眼的中年官員突然插話。
此人韓文,新任戶部尚書。秦紘辭官時大力舉薦,是能力不錯。
朱壽微微一頓:“它值。”
韓文恨鐵不成鋼地瞅著朱壽,長歎,“殿下的聲譽比大寧城更貴重。翠生玉不值得!”
“相信本宮,它值得。隻要有銀子和地位,想要洗白聲譽隻是時間問題。”朱壽言辭懇切。韓文腦子轉的挺快,希望名副其實。今年的旱情涉及區域廣,但願他能處理好。
聽朱壽這麼,大家秒懂流言的來源。也難怪東廠錦衣衛大力阻止,反而越演越烈。
圍在北鎮撫司的官員陸陸續續離開。他們紛紛吐槽:太子的行事風格,一如既往的粗暴。至於弘治帝出京的這等大事,好像根本沒讓他們驚慌。估計大家早就預料到,陛下會學著太子偷溜。大明官員的承受能力,被朱壽一次次的打磨出來了。
等人都走了差不多,戴珊摸著胡子提醒,“殿下別忘了送一塊翠生玉讓老臣開開眼界。不過,光老臣一人獨享心下難安。如果殿下手頭寬裕,大九卿那送個遍吧。”
“本宮手頭……很寬裕。戴大人可以和同僚賽個詩、賞個花、一起研究研究翠生玉。”朱壽從衣袖裏取出一張麵額100兩的塑料幣。
戴珊很自然地收下‘賄賂’,作輯行禮後離開。
或許是上輩子窮得慌,朱壽喜歡在衣袖裏揣上厚厚一疊塑料幣。不知消息怎麼泄露的,官員們喜歡向他索要塑料幣。他一個月光用於打賞的塑料幣,不下一千兩。
塑料幣暫時隻能在官府之間流轉。官員們可以憑塑料幣,從皇家錢莊換取錢幣。因為便於攜帶,支付方便,民間希望推廣的呼聲越來越高。
如果塑料幣成為常用貨幣,能規避國內外白銀價值差異對大明的衝擊。朱壽肯定會同意。但目前大家認同塑料幣的,隻是它的憑證功能,而不是貨幣。
沒有足夠的金礦支撐,塑料幣的推廣隻會帶來災難。大明實行銀本位,銀子在國外可不值這個價。他可不想大明百姓的血汗錢賤賣。隻有金本位,才是最安全的。
“牟指揮使,朝廷的俸祿還是定的太低了嗎?為何很多官員缺銀子?”朱壽好奇地問。
牟斌想了想:“老大人們想要殿下貼補保心丸藥費?”
敢開口問太子要‘辛苦費’的,也隻有上頭的那幾位幾朝老臣子。
朱壽瞪了眼牟斌:“指揮使大人身體倍棒,應該不用服保心丸。”
牟斌摸摸鼻子,遺憾錯失了一筆銀子。
朱壽剛回文華殿,聽到下頭彙報:官員們排好了班,在陛下回京前,京師九門有官員輪值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