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李東陽早就預料到了。他隨大流遞交諫言電報,完全是便宜之舉。
李東陽收到劉健從吐魯番發來的電報。
‘屁股決定腦袋’此話不假。屠滽、周經在河套當官時,處處幫助太子。現在他們成為閣老,也想控製太子。
他們定是忘了太子的性格。當初在太子勢弱時,極力分化文官之間的關係。他和劉公、謝公沒能讓太子妥協,今後都不會再有這種機會。
朝臣們向弘治帝抗議,一個月內大明各布政司、直隸州、特區配備了無線電台。而向太子抗議,招來了一頓閑氣。但願京師同僚們早日醒悟,與其和太子作對,不如照著太子的意思行事。不然哪掉進太子挖的坑都不知道。
“驚聞太子於哈密田莊種植耐旱高產麥。而去歲太子在京師推行高產水稻,權貴們大豐收,今京畿近郊全換成高產水稻。然想及幹旱一事,老夫細思極恐。”
李東陽從電報的字裏行間,仿佛見到劉健激動的樣子。曾以為一輩子都不可能再見,內閣的明爭暗鬥反而成了思念的往事。誰成想世間還有無線電台,可以遠距離傳輸消息。
“於喬家中萬頃良田賣之大半,你我二人家財田畝不豐。田賦一事,你我三人搖旗呐喊便可。西廠清理茶馬古道,遼王視察之。望公加緊修築赤嶺、吐蕃、溫良改道路,從中分一匙。”李東陽拜托田公公回電。
太子舍得放棄海外利益,田賦之事必然成形。至今未有朝代妥善解決土地兼並,但願太子殿下能心想事成。
田公公正好來傳話:“李公,京師電令。現將雲南布政司下轄六個宣慰使司,劃入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不日有中書舍人前來宣旨,望公早做安排。落款:內閣。”
“諸公為何突然改變主意?”李東陽吃驚不已。
內閣為文官心髒,若不能為文官集團效命,隨時會被頂替。三位閣老向太子妥協的速度太快。
田公公躬身回道:“京畿許久未曾下雨,土地幹裂;江南同樣如此。恐怕欽監預知的大旱即將來臨。西南多山地雨林,受幹旱影響微弱。多種些糧食,總是不會錯的。”
李東陽神色凝重:“本官會盡快掌控六大宣慰司。”
難怪遠征軍對孟養、木邦、孟密三地土官下手凶殘,太子急急忙忙遷入流民,不顧吃相難看。
“駕車去孟養,本官要安排流民春播。”李東陽風風火火地離開。
黔國公正巧上門拜訪:“李公去哪?”
他為了向太子表明忠心,親自監督老撾、安南交界道路的修建。雲南與安南交壤的地段埋上了地雷陣,確保安南無人跨越邊境線。
李東陽眼神閃了閃:“下官準備去孟養。對了,國公爺,地裏種了什麼糧食?”
“當然是從烏蒙港運來的高產水稻種子。怎麼了?”黔國公問。
李東陽笑了笑:“沒事,下官就是打聽。流民們播種的也是高產水稻種子。若播種遇到問題,需要麻煩黔國公府幫忙指點一二。”
“事一樁。”黔國公一口答應。
稻種的確是高產,很少人知道高產的種子和騾子一樣,無法留種。